返回首页

合资基金十年调查二:国富投研“独秀”之谜

机构投资

  “在公募基金中,我们的投研综合能力可以排在行业前三”,国富投研人士自信地说。

  中外股东纷争不断,总经理频繁换人的国海富兰克林,还能维持住不错的局面和市场地位,投研是基石。

  三甲定位未必服众,不过国海富兰克林成立以来确实交出了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晨星统计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国海富兰克林旗下所有成立满五年的基金产品均获晨星4星或5星评级。资产管理能力总评分靠前的基金公司中,国海富兰克林、新华基金[微博]等均位居前1/3,表现出色。

  在基金公司为投资业绩绞尽脑汁的时候,上层架构有点乱的国海富兰克林业绩保持稳定,《机构投资》调查试图来解开这个谜团:一、总经理不参与投资,二、基金经理全权决策,三、研究员不设末位淘汰,四、不设双基金经理。

  王亚伟之后,在这样一个混沌的市场里,赚钱效应的缺失让市场迫不及待地找寻下一个奇迹。

  核心架构安排

  林晓时代开始,国海富兰克林的投研业绩就很突出。

  2007年,张晓东和朱国庆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业绩表现优异。让业界对这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刮目相看,加上市场形势向好,当时,公司规模上涨较快,国海富兰克林很快进入中游基金行列。

  “当年公司高层力保朱国庆,没有给他的基金搞分拆,这对他的最终业绩起了很大作用。”有公司原高层人士回忆。在2006年、2007年,基金公司纷纷拆分冲规模,基金难以抵制住拆分分红诱惑,没有拆分的基金投资业绩相对稳定。当年是林晓主政。

  2008年之后是金哲非。

  “金哲非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为投研团队引进了不少中层人才。现任基金经理中,刘怡敏2008年加入国富,赵晓东2009年加入,2010年徐荔蓉加入。”国海富兰克林某前任高管很认同金哲非投资方面的贡献。

  “其实金总在投资上管得不多,给下面的人以足够的发挥空间。她是一个好的主管:如果需要支持去找她,她会给你支持;如果不需要,她也不会来干涉你。这样的领导风格,很适合国富这种中层执行力很强、经验丰富的公司。”

  在此期间,2007年年初,申万菱信[微博]第一任投资总监张惟闵离开申万菱信基金,来到国富担任投资总监,三年时间,为国富投研团队招来不少有能之士。

  “张惟闵擅长投资行政管理方面,而不是投资。他的行政管理确实有独到之处,打造出一些不错的员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评价。

  很早的时候,公司曾许诺张惟闵给他一个副总头衔,但是一直拖,拖到张惟闵三年合同到期也没有给他升职,最后甚至没有续约。最后张惟闵选择辞职离开上海,某位与张惟闵私交甚好的业内人士回忆。

  卸下国海富兰克林头衔的张惟闵离去,国富从那以后没有再设投资总监,是一个没有投资总监的投研团队。

  国海富兰克林的投研实力一直很强,也不缺少明星基金经理。

  当然,明星太多,也会有衍生问题。如张惟闵任投资总监时,无法掌控投研部门下面的明星基金经理,总经理也不愿下狠手来下命令,投研团队中总有一块不知应该如何指挥,基金经理甚至会公开与叫板。一位熟悉国富投研架构的业内人士说:“这也是国富一直找不到投资总监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国富这个特殊的情况。”

  张惟闵之后,投资总监空缺。

  投资总监的职能被分摊到三个人身上:产业总监朱国庆负责制定风控规则和考核标准;研究总监徐荔蓉负责投研的行政工作;张晓东为首席基金经理,则是国富投研团队的精神领袖。

  按照约定,投资归外方富兰克林管辖,但外方绝不参与投资决策。

  在国富成立初期,富兰克林参与更多的是风险控制。当初核心投研来国海富兰克林,经过八轮面试,也曾经历很长时间的观察期,足见外方股东在投研上的谨慎。

  “富兰克林是全球运作的公司,所以它会很关心自己的名誉。其实国富这块对富兰克林利润贡献并不多,但是一旦出事,可能会因一件事而毁了名誉。”

  这也是很多合资基金公司外方股东的真实心态。

  总经理请“靠边站”

  在国海富兰克林,投研体系相对独立,内部人士透露。

  无论董事会层面矛盾如何激化,总经理人选怎样的难产,幸运的是国海富兰克林的投研受到的干涉较少。由于有一批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存在,国海富兰克林投研能够对抗外界干扰,成为动荡中难得的净土。

  在国海富兰克林独特的投研体系中,国富的投研团队表现稳定——平均10年左右的从业经验、平均4年左右的公司在职年限,成立近8年来,仅一名基金经理离职。

  而其他领域,如公司高管、市场营销等部门,国富已经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在张惟闵后,国富的投研部自成一国,即使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总经理李雄厚,也无法干涉投研的决策。

  这源于富兰克林体系的传统,总经理仅管行政和销售,没有权利管投资。

  在目前投资决策委员会中:总经理李雄厚兼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此外还包括灵魂人物基金经理张晓东;基金经理兼权益类投资团队负责人朱国庆;基金经理兼研究分析部总经理徐荔蓉;固定收益投资主管兼QDII 投资总监刁晖宇;首席数量分析师、兼金融工程部总经理张志强;风险控制部总经理戴刚。

  其中督察长李彪有权列席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任何会议。

  国富基金经理透露,在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拥有充分的投资决策权,在仓位、行业和个股选择上在任何时候都不受总经理、投决会和部门主管的干涉,唯一受到风控规则的制约。

  这一点,许多公司规则上都有,但基金公司并不一定能做到,投资总监,总经理干预投资在业内并不罕见。

  “投研团队定了两个规定:其一,投资总监、总经理不得在任何时候干涉投资决策。基金经理的授权,仓位、行业、个股选择,全是自由决策。其二,研究员推荐给基金经理的股票如果有所下跌,基金经理承担主要责任,而不是研究员。”国海富兰克林某核心人士介绍。

  还规定研究员不设末位淘汰,基金经理不设双基金经理,这是给投研团队稳定安全的感觉,权责明晰。

  “仓位、个股、行业,总经理没有任何权力做决策。投决会是务虚讨论,大家有什么想法PK交流,但是不形成决议。我们投决会只形成风控决议,不形成投资本身的决议。”国富投决会成员透露。

12下一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