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股市震荡基金忙分红 长线基民宜选红利再投资

广州日报

  记者了解到,2016开年以来,股市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基金却开始上演一年一度的分红大戏。截至3月7日,年内基金分红总额已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5倍,与此同时分红的基金只数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1倍。市场人士则认为,对于普通基金投资者而言,由于基金实施分红,分的还是“自己的钱”,因此,这部分资金如何打理仍需根据个人短期资金用途加以规划。红利再投资更适合长期投资者和看多股市以及该产品的投资者。此外,当前经济数据低迷,受各类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可关注分红基金,通过稳定分红及时锁定收益。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共有391只基金分红(A/B/C分开计算),累计分红总额已达到688.96亿元,而在去年同期,共有357只基金分红,累计分红总额仅为274.17亿元。可以看到,在分红基金总数仅相当于去年同期1.1倍的基础上,今年基金的分红力度相对于去年同期明显增大,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5倍。权益类产品是分红的绝对主力。165只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基金合计分红总额达到605.73亿元。

  多只基金“到点分红”

  多只基金的单位分红额度创下了基金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而分红力度大的基金都具较稳定的业绩支撑,尤其不少是成立多年的老基金。例如,上周汇添富宣布旗下基金汇添富优势精选、汇添富均衡增长、汇添富价值精选分别每份分红1.5元、0.35元、0.31元,分红总额达到10.81亿元、7.19亿元和21.75亿元。2015年,这三只基金的净值分别上涨61.78%、88.26%和64.62%。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尽管2015年A股经历起伏,但大多数基金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部分基金公司选择落袋为安,帮助投资者及时了结阶段性收益。另一方面,一些债券基金设计了强制分红条款,“到点分红”使得基金出现了集中分红的情形。故年初的分红大戏热闹。

  例如,国投瑞银旗下多只债基就设置了到点分红条款,如国投瑞银双债增利规定“若基金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后每10份基金份额可供分配利润高于0.05元(含),则基金在次月1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收益分配”。上投摩根旗下类型基金也基本如此,如上投摩根双息平衡(373010)设计强制分红条款:“在已实现收益超过一年期定存利率(税前)1.5倍时,将在15个交易日内提出分红方案。”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行情震荡,基金之所以分红不遗余力,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另一方面,则是基金公司进行市场营销的手段之一。通过大比例分红后,基金公司可以合理降低资金仓位。现金分红的可以落袋为安,红利再投资的投资者,基金经理可以低位加仓。基金一般选择年初分红有一部分是由于在排名战结束后减仓调仓后主动分红,更多的原因则是基金公司进行市场营销的手段之一,目的是促进基金的销售。

  基金红包如何用

  对于基金分红应该是“落袋为安”还是“红利再投”,基民们一直是见仁见智。由于受股市高送转的影响,部分基民往往把分红视为“利好”,投资者往往憧憬除权后的填权行情。“我所有的基金都是选择红利再投资分红方式,我对基金的前景还是看好的。”投资者王先生告诉记者。

  不过,在一些老基民看来,如果分红后股市出现下跌,基金净值也下跌,那么分红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有利于投资者;反之,如果分红后基金净值仍然上涨,那么实际上降低了投资者收益。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落袋为安。

  拿钱还是再投资得视个人情况

  基金分红是把自己的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基金分红后净值相应下降,基金持有人如果是选择现金分红,所分得的红利就是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乘以每份基金所派发的红利金额;下降的那部分净值就是发给你的现金,如果是选择红利再投资,把分红所得的现金以除息日的净值折算成基金份额发给持有人,你持有的基金份额数量会增加,但基金净值下降,乘积不变,基金账户中的市值不变。

  市场人士认为,如果选择持有现金,那么,分红后直接拿钱走人,但以后再购买该基金产品要另付手续费。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就是用该基金分到的钱再申购这只基金产品,不仅免申购费,红利申购所得份额还会继续累加在原有份额上;红利再投资适合长期投资者和看多股市以及该产品的投资者。

  由于个人投资者往往在基金产品上的投资规模较低,有的只有几万元,有的是定投,因此,往往获得的现金红利并不多,建议可以选择红利再投资。如果投资者获得的现金规模较大,而且认为短期市场还有下跌可能的话,可以“持币”观望,或者做一些银行短期理财,等待市场方向进一步明朗。(记者 杨欣)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