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A股再融资活水与时俱进浇灌实体经济

邵好上海证券报

  1993年4月22日,一份仅有84条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发布,其中第十条用160个字,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予以规范,当时只规范了一种行为——公开增发。

  风起于青萍之末,短短160个字,催生出一个高达12.89万亿元的A股再融资(仅指股权再融资,下同)市场,是IPO募资金额的3.3倍。从资本市场设立至今,A股公司再融资累计金额高达12.89万亿元,其中定向增发9.44万亿元,公开增发3485.64亿元,配股6575.22亿元,优先股8967.9亿元,可转债1.14万亿元,可交换债4078.43亿元。

  从时间来看,A股公司再融资拾级而上,整体呈现扩张放大的态势。1990年至2000年,A股再融资金额为1740亿元;2001年至2010年,A股再融资金额为1.74万亿元;2011年至2020年12月16日,A股再融资金额接近11万亿元。

  郭晨凯 制图

  股权再融资规模不断膨胀的背后,是政策层面调整和市场结构完善的推动,直接表现为再融资方式的日新月异。

  最先出现的再融资方式是配股。1992年5月28日,方正科技(原名延中实业)宣布拟通过配股募集6000万元资金,就此掀起A股市场初期的“配股”潮。开配股之先河的方正科技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从1992年至2010年总计进行了6次配股,募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总计金额约28亿元。

  配股是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符合盈利等各项指标的上市公司只能按照“10配3”的上限,一步一步地慢慢扩张公司股本。同时,受限于配股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其并不适合全市场公司参与,尤其是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国有公司,完全无法利用配股进行再融资。

  在此背景下,“增发”这一再融资手段应运而生,并迅速壮大。定增从2006年开始起步,2011年达到3000亿元规模,2015年至2017年每年定增规模均超过万亿元。

  增发尤其是定增呈井喷之势,政策因素最为关键。与配股、公开增发相比,定增对上市公司的硬性要求最少,门槛最低。另一个重要的动因是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成效显著。早年A股市场“池小水浅”,个人投资者即可掀起阵阵波澜;而今,随着市场逐步完善,机构投资者正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呼唤全新的再融资方式,定增应运而生,从而催动市场再融资生态发生巨变。

  从配股到公开增发,从定增到可转债及可交换债,A股再融资方式向着多元化、便利化、市场化方向演进,这既是改革方向的指引,也反映了市场的呼声。当然,在市场化过程中,相关政策也不断进行调整。2018年11月初,为缓解实体企业资金压力,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监管问答》,就此放宽了定增募资用途以及再融资时间间隔。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实施再融资新规,对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及定增股份限售期等方面予以放松。

  总体而言,上述新政的大方向仍是鼓励市场化发行。定增市场化改革就是要纠正扭曲的利益机制,净化市场生态,这符合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

  “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们还处于成长期,‘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政策尺度把握问题。整体来看,大方向是对的,其中波折也是成长的烦恼。”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资本市场集结了中国经济中一大批最有活力的公司,反映着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脉络和时代特征。再融资作为上市公司一个重要的市场行为,同样有着鲜明的产业和时代特点。从房地产企业独占鳌头,到“中”字头企业屡屡出手,再到如今的新兴产业频频定增募资扩产,再融资市场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气象。

  “这就是市场化改革的力量,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秀上市公司。”有投资界人士如此感慨。是的,我们已经看到,再融资这滔滔不绝的活水,正推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发展蓝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