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毕马威:建议不同银行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数字化转型策略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毕马威中国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咨询合伙人柳晓光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银行业科技资源投入的加码存在必然性。不同类型的银行应从自身实际业务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策略。需要提醒的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是把双刃剑,各银行应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助力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

  科技资源投入加码存在必然性

  从此前各银行发布的年报来看,信息科技投入均持续加大。对此,柳晓光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科技价值定位正在逐步转型,从辅助支持业务发展的“科技支撑”型定位,向创新牵动业务发展的“科技驱动”型定位变革和演进。在这样的整体趋势下,科技资源投入的加码存在必然性。

  在他看来,科技投入需要与业务发展相匹配。在从“科技支撑”向“科技驱动”转型的过程中,对于科技的能力要求也从保障业务服务开展,向引领业务核心竞争力整体增强的方向演进。短期看,固定比例的科技投入能够保障科技能力基础稳定,但长远看,单纯的科技投入不足以拉动业务,银行需要通过科技精益管理带来效能提升,寻求新的价值突破口。

  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柳晓光认为,由于业务和技术资源禀赋不同,它们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不同的困难与痛点,在转型策略上也通常各有侧重。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可以结合自身业务规模、技术能力、资源积累等因素,从自身实际业务需求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策略。

  具体来看,柳晓光表示,大型银行普遍数字化能力较高,部分已实现全面转型。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源、资金与人才投入有限,其数字化转型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加速阶段。当前中小银行数字化建设通常更多关注局部能力,风控、客户分析应用、数据基础能力建设、技术与基础设施升级等是其数字化能力建设的热门领域。未来中小银行在局部数字化能力较为成熟时,可逐步迈向全领域能力发展提升,在全行级组织机制转型、产品创新、智能营销、数字化渠道等方面发力,以构建全面数字化能力体系,实现更好的客户服务与内部运营。

  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

  此前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金融科技伦理监管框架和制度规范,加强科技伦理风险预警、跟踪研判和敏捷治理。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传播是双刃剑。”柳晓光认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侵犯隐私、技术排斥、信息茧房效应、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诸多伦理问题,数据安全逐渐成为隐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柳晓光认为,应及时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助力推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营造良性的金融行业生态。

  柳晓光称,银行主要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一是设立企业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从组织层面对金融科技伦理问题予以自上而下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建立金融科技伦理审查、信息披露等常态化工作机制,对相关风险的预防、化解办法以及潜在影响展开研究;三是开展专题培训与宣贯,进行金融科技伦理监管要求、风险和相关知识的普及,鼓励从业人员自觉践行金融科技伦理要求,互相监督违背伦理原则的行为;四是加强企业级数据安全管控,保护客户敏感数据,包括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工作,建立数据安全定期自查评估机制,制定场景化的应急预案与数据安全事件响应流程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