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发布

连润 王舒嫄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连润 王舒嫄)5月24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下称“调查报告”)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论坛上发布。

据悉,今年2月,国家数据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组织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调查实施工作。基于样本分析、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形成《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表示,未来,工作组将联合产业各方,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数据资源调查,不断提升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影响力,为政府施策提供参考,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贡献力量。

“调查发现,我国数据资源‘产-存-算’规模优势基本形成,数据“供-流-用”各环节主体逐渐丰富,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潜力亟需释放,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蒋艳表示。

具体来看,一是数据生产总量大,但有效供给不足。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5G、AI、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智能设备的规模应用,推动数据生产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1.73泽字节(ZB),生产总量中2.9%的数据被保存。存储数据中,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约4成,数据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数据价值被低估、难以挖掘复用。

二是算力存力规模增长,还需适度超前布局。2023年,全国2200多个算力中心的算力规模约为0.23十万亿亿次浮点运算/秒(ZFLOPS),同比增长约为30%;全国数据存储总空间为2.93泽字节(ZB),存储空间利用率为59%。

三是数据流通交易需求旺盛,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消费领域数据交互活跃度较高。中央企业和平台企业发挥枢纽作用,探索数据交互机制。数据交易机构建设加速,产品成交率为17.9%。数据供给难以满足旺盛需求,急需建立和完善多元流通模式。

四是数据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数据价值有待释放。公共数据成为引领数据开发利用的催化剂,公共数据开放量同比增长超16%,授权运营初步探索。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难度大,样本企业中,96%的行业重点企业已实现数据场景化应用,但实现数据复用增值的大企业仅占8.3%,数据价值有待释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