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国“Z世代”的梦想与选择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记者刘羽佳、孟佳、朱昊晨)在中国,以“95后”为主的“Z世代”,正在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展现出特有的活力与担当。和父辈相比,他们成长在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中国,他们的梦想更加开放,他们的选择更加多元。

  为居民办理解除居家隔离手续、在核酸检测点负责物资调配……这是今年3月以来社区工作者奚敏婷的主要任务。每天超过12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并没有让这位26岁的江苏姑娘后悔自己的选择。

  

  2022年3月,奚敏婷为居家隔离居民送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往人们印象中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社区基层工作者群体,正有越来越多新鲜血液加入。“我们有朝气、有锐气、抗压能力强,作为社区‘守护者’,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冲在前面。”奚敏婷说。

  社区,并不是奚敏婷工作的第一站。四年前,刚从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的她,找到了江苏常州一个派出所的工作。干了两年之后,奚敏婷有了新的想法。

  “在派出所主要做文职,不怎么接触到居民,后来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舒适圈,没什么突破,想丰富一下自己的社会经验。”就这样,她来到社区工作的最前沿,还加入了抗击疫情的一线队伍。

  

  4月15日,在上海长宁区一家超市内,一对“Z世代”夫妻——曹冉(右)和徐清秋比出爱心。两人原本约定4月13日拍摄婚纱照,后来决定改变计划,一起随团队前往上海帮助超市门店加速恢复运转、保障民众物资供应。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农村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在社区为邻里们倾心服务,在边疆为祖国巡逻戍边……虽然在父母眼中是需要呵护的孩子,但越来越多“95后”年轻人已经独当一面,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成就人生梦想。

  26岁的女孩王沂宁正投身于创作沉浸式互动戏剧。在北京,一出以五四运动为背景的戏剧《魅影侦探》广受好评。作为创作者之一,王沂宁正忙着和团队探讨让戏剧更精彩的改进方案。

  

  沉浸式互动戏剧《魅影侦探》演出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沉浸式体验近些年很火爆,我们想将新奇想法付诸实践,让热爱之事成为事业。”王沂宁说。

  2021年,在法国学习服装设计的王沂宁与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回国创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带来“海归”大潮,留学生归国人数不断攀升。“祖国在迅速发展,同时,国内疫情管控效果更好、经济恢复更快,所以我决定回国。”她说,“刚回来时父母希望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更希望抓住时代机遇,做些改变和创新的事情。”

  

  “Z世代”年轻人蒋连超在湖南沅江市胭脂湖街道南竹山村喂鸡。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成为南竹山村的“乡村合伙人”,凭借自己念书期间积累的丰富创业经验,带领村民办农庄、搞养殖、进行当地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化运营。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近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指出,中国青年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不再只青睐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

  “新”是与“Z世代”息息相关的字眼。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主播、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

  25岁的王静就是其中一员,伴随着互联网、电商、智能手机长大的她,在其中找到了让梦想开花的机会。

  “这些年直播很火,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在直播间下单。”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二五村的王静,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把这些“新时尚”带回家,成为一名“带货主播”,推广销售寻乌脐橙等特产。

  

  出生于“Z世代”程玉娇2019年留学回国后,选择了返回山西老家创业、发展稻鱼菜综合种养农业。左图为程玉娇在太原市晋源区三家村水稻田里;右图为程玉娇在水稻田里进行直播。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王静的选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推动了三二五村的经济发展,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近年来,中国持续出台创业扶持政策,年轻人积极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新一代年轻人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

  

  “Z世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图为中国传统服装——汉服青年爱好者们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集会、赏春。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无论在城市的楼宇广厦中、乡村的广袤天地间,还是各种国际舞台上,“Z世代”都在绽放芳华,闪闪发光。

  2022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惊鸿一跃、谷爱凌挑战极限、高亭宇打破记录,让世界为之惊叹。赛场外,大学生志愿者们也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活力。

  刘源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的学生,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名语言服务志愿者,负责接待各国媒体记者并解答问询。他的专业能力和热情服务给外宾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源(左一)在冬奥会期间为日本记者解答问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北京冬奥会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冰雪之约;对于我们来说,是将外语学习应用于实践的难得机会。”刘源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是他参与冬奥会的初心,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如今,中国青年的身影在国际上频频亮相:在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会议上,介绍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分享科学应对疫情的经验做法;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G20)等国际机制青年领域合作文件的制定过程中贡献智慧、提出主张;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文化交流……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奚敏婷说,“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更应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为梦想奋斗。”

  中国“Z世代”的梦想与选择,如同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了经济的转型、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不可限量的未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