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保险+期货”迎高光时刻 服务范围仍在扩大

王超 张利静 马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超 张利静 马爽)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这是“保险+期货”模式连续第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期货业人士表示,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模式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期货行业一直在通过专业帮扶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未来将继续探索完善该模式,提升“三农”服务效果。

“保险+期货”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据了解,“保险+期货”模式最早在2015年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在“三农”服务的项目中首先倡议提出,尝试破解农产品价格波动严重影响农民收益,农民的基本收入也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

“当时,运用期货市场管理农产品价格,农户认知度不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难以贴近农民。此外,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产品不可对冲系统性风险,目标价格也难以准确厘定。”银河期货油脂油料高级研究员刘博闻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保险+期货”模式应运而生。其操作过程是,保险公司基于农产品价格指数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保险,确保收益;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进行价格风险转移,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期货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相应的期货交易复制看跌期权操作,分散风险。

“目前‘保险+期货’项目模式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价格保险过渡到价格、产量风险同时考虑,衍生出更具保障内涵的收入险。同时,‘保险+期货’的覆盖范围也从最初的种植业拓展到了风险转移需求更大的养殖业。”永安期货北京分公司“保险+期货”专员刘锦程表示。

刘锦程介绍,随着“保险+期货”应用的推广,涉及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从最初的农产品价格,到后续的养殖成本以及各类指数。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从最开始的“保险+期货”模式逐渐过渡到保险+期货+银行+龙头企业。期保联动保障了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在农业贷款方面会有更多的便利,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农业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参与,推动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强化企农利益合理分配,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作为首倡“保险+期货”模式的交易所,七年来,大商所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600个,投入资金约9亿元,覆盖2892万亩土地,总现货量1457万吨,涵盖玉米、大豆、生猪、豆粕、鸡蛋、猪饲料成本指数、鸡饲料成本指数、生猪养殖利润指数等9个品种和指数,理赔12.76亿元,160万户农户受益。

“‘保险+期货’连续七年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这种以保险公司为主导,期货公司为中枢的模式,发挥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以及保险公司产品开发、展业业务管理优势,有助农户管理价格风险,保障合理种植收益,为广大农户的利益带来了根本性的保障。”刘博闻说。

总结经验 提升“三农”服务效果

回顾这七年,“期货”与“农业”的关联愈加紧密。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145家期货公司积极响应行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行动倡议,立足精准要求、聚焦专业帮扶,结对帮扶292个国家级贫困县,投入帮扶资金9.69亿元,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期货智慧”和“期货方案”。

“期货行业一直都在通过专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五矿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综合运用‘保险+期货’提供更为专业与全面的期货服务,助力打造符合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建立以定价为核心的农业风险管理框架,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刘锦程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寻求与政府、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相关单位的合作,拓宽保费来源,提高外部资金对“保险+期货”项目的支持比例,推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提升项目方案设计和对冲交易能力,控制基差风险,优化对冲策略,提升项目保障效果。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大商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国之大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促进市场安全平稳运行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期货市场优势和功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凝聚各方优势合力提升支农效应,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贡献“期货智慧”和“期货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