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上市公司分享衍生品“套保经” 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王宁 证券日报

  11月15日,德冠新材发布了多份关于参与衍生品套期保值的公告,为A股公司参与衍生品交易再添新案例。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发现,年内A股机构参与套期保值的热情再度提升。与此同时,五矿发展、中粮家佳康等上市公司与记者分享了公司多年的“套保经”。上述公司认为,期货市场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风险功能为企业稳健发展发挥不可或缺作用。未来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前景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令人期待。

  大商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交易所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完善重点品种生态链、推动期货现货市场深度结合等为抓手,以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各类产业实体稳健发展。

  衍生品工具护航产业发展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内逾千家A股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交易,并呈现出愈发积极和规范的特征。例如,从数量来看,年内相关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公告超过2600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

  “自焦煤期货上市以来,钢铁焦化行业经历了三次行业周期调整,分别为产能过剩、库存消化和国际风险传导,期间借助期现结合来扩大现货贸易规模,公司生产经营更加稳健。”中国铝业子公司中铝国贸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公司主营品种包括电解铝、焦煤和焦炭等,多年来期货品种的丰富为公司稳健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粮家佳康是中粮集团核心主业之一,近些年参与了生猪、豆粕和玉米期货交易。“公司自生猪期货上市便参与交易,通过期货市场对生猪进行远期定价,为规划生产节奏提供了锚定的价格依据。”中粮家佳康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生猪养殖行业是传统且高风险行业,价格波动剧烈。通过对近期产能进行套期保值,公司锁定了远期利润。当下,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期货操作经验,组建了期货操作团队和风险控制团队。

  五矿发展早在2009年便参与套期保值,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对冲价格风险和提前锁定业务利润,通过这些年的耕耘,对期货市场在保供稳价和产业链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感触颇深。五矿发展总经理魏涛表示:“保供”保的是关键资源的供应。例如,大商所近年来聚力建设交割管理体系,而交割恰恰是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基础制度安排,一是保障了期货价格有效回归现货市场,二是发挥交割库“蓄水池”和“调节器”作用,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保障产业链安全;“稳价”则有助于平抑大幅的市场价格波动,营造健康的大宗商品产业生态。

  高质量助力实体经济

  11月1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要健全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体系,助力提高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多家上市公司相关人士对期货市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他们认为,随着期货市场品种工具持续扩容,将更好地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增强产业实体抗风险能力。

  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天才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以来,期货市场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品种工具更丰富、覆盖的实体产业越来越多,实体参与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既可以通过场内市场直接参与,也可以通过场外期权、保险+期货等方式定制化参与。

  “目前,期货市场品种工具呈现出链式发展的态势,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再到产成品,让企业更加精细化进行风险管理、锁定经营利润,这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邢天才说。

  大商所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是大商所成立30周年。前10个月,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持仓量占比达到35%,主要品种产业链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未来,大商所将继续打造高质量期货市场,助力各类实体企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创新完善重点品种生态链。从中国式现代化实际需要出发,聚焦服务农业强国、制造强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加速推进战略性品种、中小品种的研发工作,扩展延伸农业、工业品种序列,不断提高期权等衍生产品丰富度,探索拓展指数型合约。贴近现货完善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度,持续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推动更多成熟品种国际化,着力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全球影响力。

  二是推动期货现货市场深度结合。持续构建层次丰富的大宗商品生态圈,不断完善场外市场制度、业务、系统等体系建设,优化期现联动点价等场外业务,进一步发挥场外基础设施衔接期货、场外衍生品和现货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现货平台合作,促进期货价格在现货贸易定价中更广泛应用,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三是持续提升产业参与度。制定精准有效的市场服务政策,为各类主体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推进产业企业参与度提升工程,发挥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参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