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业务交易量提升 票据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防套利风险仍值得重视

张艳芬上海证券报

  票据作为将核心企业信用迁徙至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工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金钥匙”。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票据成为支持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重要融资工具。

  3月下旬,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其中多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实际上,从目前已发布年报的20余家A股上市银行的数据来看,不少银行2019年的票据业务量已现大幅增长。

  综合各家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末,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长沙银行的票据贴现金额分别为4926.93亿元、4828.34亿元、2248.84亿元、3922.08亿元、716.32亿元、144.28亿元,业务量分别比上一年末增长59.77%、19.33%、54.42%、16.77%、24.13%、164.66%。

  对于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量大幅提升的原因,厦门国际银行研究员任涛认为,一方面是监管鼓励,因为票据业务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同时也是供应链金融的有效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有推动票据业务上升的动力,票据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拉存款,相当于是存贷挂钩的一类短期贷款业务,有助于增加客户黏性。

  整体看2019年票据市场运行情况,票据贴现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贴现余额为8.18万亿元,比去年年初增长24.03%,贴现增量在企业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16.77%,成为支撑企业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的票据业务交易量也在强势提升。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2月初受疫情影响,企业开工率较低,票据业务量随之大幅下降,但2月下旬开始逐步恢复上升走势。今年2 月份,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24.65%;贴现发生额为1.06万亿元,同比增长46.16%。

  票据在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当前票据业务套利情况须引起重视。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各项资产之间的利率倒挂,易引发票据套利和资金空转现象。

  任涛举例说:“比如,客户交20%的保证金,在银行开个票作为存款质押开票,然后拿这个票去另外一个银行贴现融资,比如利率可能为2%至3%,融来的钱再去买结构性存款,比如大概收益率可以达4%。这样一来,就可以套利1至2个点,然后再开票。这个过程就是套利。”

  任涛介绍的是目前相对初级的一种票据套利模式,实操过程中可能更复杂。他认为,银行在存款端的损失,相应地会转嫁到授信端,从而推动授信定价上行。因此,银行应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遏制个别企业的套利行为。

  票据业务资金空转和套利一直备受监管关注。今年2月中旬,央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强调票据业务回归本源,更好地支持实体融资。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这一新规的出现,标准化票据将迎来大发展时代,对此前沦为监管套利工具的票据资管业务会有一定冲击。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票据资管属于“非标”业务,而近期推出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既是为了推动存量的票据非标业务进行转标,也是为新的标准化业务发展提供指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