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李稻葵:中国的大国金融之路需更多借鉴德国模式

叶松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报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201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的确需要有一个大国金融,原因有二:第一我们预期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我们资产,第二是要追求经济的稳定性。李稻葵还表示,中国的大国金融的发展道路可能跟韩国不太一样,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借鉴德国的模式,要在实体经济做好的基础上,同时发展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搞金融,否则就会出现像韩国那样的风暴。

  以下为李稻葵演讲速记稿:

  李稻葵:首先我们今天在座有压力,所有的学校不管是海峡两岸还是清华、北大都搞不过人大,每年年初都来人大朝贡,每年都要来报道,人大是老大。

  第二吴晓求教授今天有一点小小报复我一下,在我的论坛下是我挑起他和任志强两人打赌,是买房子好还是投股票好?去年的结束了,那时候持平,买股票买房子差不多,因为2013年那一年房地产发展比较快,但是今年刚刚过去这个论坛,我就没敢请晓求老师了,我担心你去了之后别人不敢讲话了,2014年买股票远远超过买房子,所以吴晓求老师真的要给他鼓掌。

  我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的确需要有一个大国金融,为什么需要大国金融?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们预期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我们资产,中国从中短期来看我们不缺资金,我们是资金全球最大的资金池,我们GDP50%都用于储蓄,储蓄的80、90%都是国内投资,去年开始出现一个变化对外投资数量基本上超过了吸引外资数量。这笔钱如何配置好?我们必须要有大国金融,没有大国金融我们这个钱就浪费到了。过去我们经济中发生很多问题,包括现在还在处理很多问题都是跟我们金融部门配置储蓄的能力下降,能力不足相关。

  第二也是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要追求我们经济的稳定性,金融是最直接的最经常带来一个经济体波动一个因素。所有国家,拉丁美洲国家曾经是世界上发展非常好的国家,曾经他的人均GDP跟美国差不多。金融问题出现,反复出现债务问题。第二是保本,第一是求发展,第二是求不出错,到求发展而言都需要大国金融。

  最后讲一个观点抛砖引玉,请各位嘉宾来看。中国的大国金融的发展道路可能跟韩国不太一样,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借鉴德国的模式,要在实体经济做好的基础上,同时发展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搞金融。否则就会出现像韩国那样的风暴,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经济哪怕出现97年韩国风暴的幅度一半的资金的资产价格下降,近来的波动,我看我们的社会都难以稳定,稳定的要求可能比韩国还要高,在大国金融发展过程当中还是要稍微谨慎一点,谢谢各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