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齐世军:7月多空博弈 空方力量渐弱

本报记者 张怡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6月15日以来,A股市场的跌势在A股历史上罕见,市场信心遭受重创。大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世军在2015年1月2日就对A股市场在今年1月、4月和6月的调整做出了准确的预警,并特别提示,6月和7月利空将会持续发酵并形成明显的调整,对调整时点的把握也十分精准。在中国证券报刊发相关报道之后,引发了诸多读者的兴趣,就齐世军的预判模型、对下跌的解读和对后市的看法,中国证券报记者再度对齐世军进行了专访,他表示7月利空继续发酵,不过处于多空争夺、空方逐步减弱的周期中,表示牛市并未结束,并提出避免利空继续发酵的诸多建议。

  中国证券报:7月行情已经来临,市场延续了6月下半月的下跌态势,这种调整会持续多久?

  齐世军:我之前在5月底就指出“6月26日利空凸现,并表示7月利空还会持续发酵,形成牛市中较为明显的调整态势”,现在继续维持这种判断, 7月A股的利空性继续发酵,多空双方争夺中空头势力会逐渐减弱并走向消亡。从周期模型来看,宏观经济转型的大格局没有改变,宏观经济向好的趋势正在逐步实现。这次股市大幅下跌是股市与宏观经济的一种相背离,这在时空叠加周期理论中规律明显,因此在2015年元月2日就提出了六月的预警。
  中国证券报:你是如何判断出6、7月份A股市场的大幅调整?怎样看待市场各种传言?

  齐世军:我是一个经济学周期理论的研究者,在研究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文化精髓《道德经》、《黄帝内经》等国学中的科学营养,归纳总结出了独创的“时空叠加周期模型”,用科学的眼睛看,“我们的世界,看似随机,实则有序”,时空叠加周期理论的数学模型,融时间、空间和物质于一体,创立了先进的科学算法。正是这种算法,通过数学模型进行的计算,描绘出了这次周期性波动的曲线。这是一种预警。对经济周期提出预警,是经济周期理论的终极使命。

  正如《道德经》所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够慎终,也就是能够预见周期性结果,那么就能够通过预警矫正,防止像周小川所说:“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金融风险底线”。大到宏观经济、小到股市运行。因此,我只是通过时空叠加周期理论来研究发现其周期规律,提前提出预警,并不关心风险发生后的传言。风险发生后,需要的是应急的措施。
  中国证券报:从您的理论框架来看,本轮市场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牛市根基是否动摇?

  齐世军:理论与数学模型中并不能明确原因。我个人想从三方面理解;一是,“背离”,这种背离并不是指涨跌意义上的背离,作为投资者,由于赚钱效应被吸引到了市场中,并参与到各种概念的火爆炒作,应该为数不少。而对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全面转型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而是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十分薄弱,对于转型及转型达到的未来成效并没有前瞻性。

  我个人认为,这一届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睿智地采取了中国文化中“以虚就实”的战略性做法。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在内的多个转型战略,是一种新经济革命。有淘汰才有新生。有人担忧实体经济会拖垮股市,正是对淘汰与新生的辩证关系和新经济革命的认识不足。只有激活资本市场“以虚就实”,转型才能很好地实现。这种战略对未来中国的发展益处很多。因而牛市不会结束。

  二是,金融体系规模较小,规则尚存改善空间。我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金融体系却与经济体量不匹配,不管是股市、汇市还是期市,均规模偏小、发展不够成熟、监管也尚在摸索之中。而金融业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此时市场多空博弈的参与者,已经是世界性的,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如果市场开放但是交易规则不完善存在漏洞、体量又小,就很容易遭遇恶意投资者的袭击。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怎样才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以为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周期的风险预警。其次对已发生的风险要有应急措施,并亡羊补牢不为晚,风险源于系统,就得完善交易规则。风险源于认识,开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完善交易规则,让我们的市场进入真正的投资时代。
  三是,改革开放,是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我们学习西方融汇西方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东西方文化的博弈也逐步登上了舞台,反映在包括文化、经济等多方面。东西文化博弈,不是国于国的博弈,而是认识上的博弈。我们要从大国走向强国,我国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经济文化。如何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讨论。只有这样,西方文化由积极发展成为僵硬约束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预计中西方文化的这种博弈会在2017年达到高潮,而我国最终会在中国文化的引领下走向全新的辉煌时期。因而牛市没有结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