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互联互通”后“A-H折溢价将在中期收敛
中证网讯 (实习记者 张晓琪) 10月14日,中信证券“互联互通”专题策略会在深圳召开,邀请了国内海外多位机构投资者参会。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唐臻怡指出,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是资金南向“最原始的动力”,预计“互联互通”后,A-H折溢价将在中期收敛。
会上,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唐臻怡指出,深港通的意义已超越“互联互通”机制完善,其更大意义在于:互联互通”将不受总额度限制,只在每日额度上受限制,这意味着两地市场逐步迈向统一市场。
他指出,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我们身处的时代在改变。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居民积累大量财富,已使中国从“资本贫乏国”转变为“资本富裕国”。但随着GDP增长放缓、国民财富增加而汇率贬值,大量金融资本已无法找到足够而有效资产供给。因此,本轮资金南向“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投资回报率下降,这比“100个动听的海外投资故事”都更具吸引力。中国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QDII额度被限制,“互联互通”成为资本走出去的最佳制度设计。如今,内地投资者在港股交易占比已达22%,保险、实业等“聪明的钱”已走在前面,未来预计其他资金将前赴后继,内地资金将在港股产生更强的边际定价能力。
唐臻怡指出同时指出,“互联互通”作为制度上的突破,其影响绝不局限于3个月的南向资金。从最基本的股票定价模型可以看出,过去20年中AH股的折溢价(如果考察89家两地上市公司),不是来自于分子盈利(因为相同),不是来自于分母无风险利率(因为港币与美元挂钩体系,香港利率水平等于美国,港股反而应该更贵),而是来自于风险溢价。在“互联互通”机制下,风险溢价将被重新定义。海外投资者由于对中国公司的不了解和信息不透明所需的折价,对内地投资者而言并不存在。因此,“互联互通”后,A-H折溢价将在中期收敛,而风险溢价降低将成为驱动港股中期最核心的因素。
广发国际的CIO丁靓也指出,过去做港股投资一直是比较辛苦的事情,相较于A股,H股估值较低,香港上市的龙头企业可能存在估值低于内地同行业上市企业几十倍的情况。随着深港通的开通,港股企业估值将出现上调,A-H股估值有望缩减。
南方东英的CIO王志华表示,港股的投资逻辑同A股不同,A股投资经常会进行波段操作,高卖低买,港股投资则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他同时指出,由于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和了解,港股更加适合机构投资者入场,相反不是一个散户博弈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