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飞:建立全国统一的投资适当标准 重点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本报记者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12月3日在第七届财新峰会上表示,要从源头上解决资金错配问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重要突破口,可建立全国统一的投资适当标准。
他认为,从投资者的收入、家庭资产、金融支持、风险承受能力都构建全国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最低标准,按照金融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投资者门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代为理财的金融机构都应该遵守,在此基础上允许各类机构根据自身产品和特点进一步对投资者进行细化和分类。
范一飞表示,这些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但是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通过银行体系将储蓄转化为贷款,仍是主要的投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本融资不足。而该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是社会资金配置出现了问题,投资端、融资端出现错配,过多的储蓄通过银行体系转变为贷款,形成间接融资,企业融资需求主要靠债券和银行贷款等渠道解决,而作为直接融资的股本投资则极为匮乏。
“要从源头上解决资金错配问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重要突破口”,范一飞进一步指出,在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引导资金配置不同的资产。风险偏好低的资金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风险偏好高的资金配置股权类资产,从而使社会资金得到最优配置,这是促进金融深化,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举措。
他认为,加强我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十分必要,对此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投资适当标准,其核心是根据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区分不同的投资方向,进而实现投资人和投资产品进行适当的匹配。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各类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都存在资产管理业务。
“但是现在投资者的投资标准差异很大,”范一飞认为需要从投资者的收入、家庭资产、金融支持、风险承受能力都构建全国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最低标准,按照金融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投资者门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代为理财的金融机构都应该遵守,在此基础上允许各类机构根据自身产品和特点进一步对投资者进行细化和分类。
第二,重点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形成有利于社会资金合理配置的需求。其解释,从融资需求看,中国企业数量大,行业分类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多个不同层次。从投资者来看,对金融需求不同,在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回报率以及产品复杂程度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投资偏好。“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同投融资需要,客观上需要加以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可以往发展方式、交易机制、区域范围、投资者来分辨。”在发行分层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公募或者私募以及两者之间的小公募来筹集资金。在投资者方面按照投资规模来区分,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来保护,还可以对于投资做出区域限制,有助于了解本地的优势,阻止风险蔓延扩散。
第三,针对金融机构,建立穿透式的综合统计体系,这是重点防范资金错配风险的必要保障。“我国已形成金融机构跨越投资,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控股公司为基础的综合金融管理格局。但相应的综合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分散分割的行业统计无法完整准确真实的反映社会配置资金全貌。为此需要建立穿透式综合性统计体系,制定跨越通用的统计数据源标准,引导投资者按照自身风险水平适度投资,从而有序打破刚性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