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专家称金融监管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昭)多位专家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表示,个别金融机构的稳健不代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中国的金融系统中存在着较大的场外金融交易风险。对此,监管者需要从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以及统筹金融业的综合统计三个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对于协调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认为,协调机制要更有效的话,监管当局应该在监管理念和对金融产品的认识上更多统一在一起。目前理财市场的乱象、资本市场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关键问题就是监管当局无法在上述认识上得到统一。

  “所以有两种办法解决问题,一是用行政手段把协调者的行政级别提高,但是这未必能够最终解决问题。”吴晓灵指出,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对很多问题的讨论不能囿于监管部门内部,社会应该介入其中,把法理问题弄清楚,这样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才有理论基础。

  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则认为,由于现阶段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一的资本不足风险,转变成为资本不足风险、透明度风险并存的现状。因此,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应当需要调整,但并不应该建立“超级央行”或者超越“一行三会”的监管机构。

  “成立新的机构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个机构没有实质性功能,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同样也不能简单套用英美模式。”吴晓求强调,金融架构的改革,必须要针对金融市场来设立,监管架构上可以保留现有“一行三会”的模式的同时设立双峰模式,“一峰”是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包括资本不足风险和透明度不足风险,另外“一峰”是保证金融体系稳定,前者是金融监管委员会的职能,后者是央行的职能。

  不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也就金融监管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星融财富执行总裁时间认为,从去年开始,现行‘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声音不断传出,有关混业监管的建议也不时被提及,金融去杠杆、防风险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拥抱监管改革的,也一直积极根据监管机构金融风险防范的要求严格进行风险控制,未来更希望同监管层一起努力推动金融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正在有的放矢地推进金融监管改革,政府已经不再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速,而是着眼于长远,希望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助推经济长期平稳发展。”金石基金总经理姚杨认为,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能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助力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不仅能够促使金融机构合理的优胜劣汰,同时也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保持金融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