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盛高华CEO朱寒松:中企跨境并购趋于理性 五类需求凸显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记者 杨博)高盛高华CEO朱寒松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持续活跃,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考虑跨境并购的可能性。与早前主要收购自然资源行业不同,目前中企在TMT、一般工业、金融等领域都在寻求并购机会。中国企业进行跨境并购的动机逐渐成熟,越来越具备战略性的思考,越来越趋于理性。

  据汤森路透的数据,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额达2210亿美元,是前一年的两倍多,创历史新高。但据彭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企跨境并购交易额同比大幅下滑67%,创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最大同比跌幅。

   上述数据是否意味着中企跨境并购有所降温?朱寒松认为,简单以交易额变化来判断并购活动是否活跃不够准确,有时并购交易额会被意外的超大规模交易扰动,单笔交易就会造成峰值。要衡量真正的持续性的并购交易,要剔除超大规模交易才更有说服力。他表示,从业务条线来看,中企并购业务对高盛中国投行业务收入的贡献比重明显上升,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在朱寒松看来,中企跨境并购主要集中于五类务求,分别是:第一类,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机遇期已过,下一步的最大增长机会来自国际化,这类企业希望收购国际上的同类企业,带来品牌或渠道,比如海尔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第二类,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寻求在相关领域建立新的有竞争力的事业部,比如美的收购库卡;第三类,企业面临发展瓶颈,需要新技术的注入,但自身研发周期长、成功不确定性大,因此需要通过并购一步到位的获得新技术,这类需求比较集中的是在半导体行业;第四类,面对国内日益提升的中产阶级对优质消费品的需求,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获得国外好的品牌或者原料来源,比如伊利收购达能旗下美国的有机酸奶生产商;第五类,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国际上较大的矿业公司迫于自身现金流和股东压力出售优质资产,价格比较合理,国内矿业企业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一些并购,比如洛阳钼业去年收购南美和非洲的资产,即是抓住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带来的优质资产可收购机会。虽然此类收购存在一定风险,但在产业逻辑方面非常清晰。
朱寒松表示,由于上述需求持续存在,未来以这些需求为驱动力的跨境并购将不断发生。

  据高盛方面提供的资料,朱寒松目前担任高盛投资银行部总裁兼联席负责人、高盛除日本外亚太地区自然资源行业组联席主管、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是高盛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常务委员会成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