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引领市场精细化投资时代 各方看多FOF基金

上海证券报

  最近一年多来的波动行情,让单一品种投资风险凸显,而可以分散风险多元配置的FOF基金,开始受到投资者的青睐,FOF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业内人士看来,大力发展FOF基金,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基础性产品,还可以成为稳定市场的基石,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FOF基金发展空间巨大

  中信期货副总经理王智全近日透露,国内证券投资私募基金FOF属于新兴类型,发展非常快。截至2015年底,FOF基金439只,较2014年93只增长3倍多,而截至2016年3月,FOF基金数量已经有1981只,逼近2000只大关。

  从国外发展情况看,作为在海外的主流投资方式,2014年底美国 FOF基金数量占总数比例增长到16.87%,净资产占比从2000年0.82%上升到10.84%,从2000年到2014年,15年间FOF基金净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96%,凸显FOF基金受欢迎程度。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作为资产荒时代应对高风险低收益而生的投资品种,FOF基金是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

  从国内基金发展现状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公募基金公司共有107家,累计基金数量2692只。2015年已备案私募基金由25369只,证券类私募基金占15182只。上述产品中,业绩分化明显,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很难保持长期业绩稳定,不少基金产品前一年度业绩排名居前,接下来一年竟然垫底,业绩剧烈波动让投资人选择风险加大。私募基金行业更呈现出良莠不齐,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有1686只证券类私募基金清盘,平均每月清盘138只,同样让投资者选择风险加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国内迅速膨胀的资本市场来说,国内FOF基金的市场空间巨大。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表示,随着投资者对FOF产品的理解深入,以及对收益率追求更趋理性,FOF基金将会有万亿以上的发展空间。

  各方看多FOF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不同基金组合而成的FOF基金,可以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在经历股市剧烈波动之后,FOF成为多方竞相发力的方向。

  中国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洪波近日表示,基金业协会致力于推动私募FOF的发展:“初步想法是在两万多家机构中培育出一百家左右大型私募基金的FOF,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投资上面,通过产品组合平滑风险和收益,给投资者尽可能带来好的回报。”

  在FOF基金临近爆发的情况下,如何在海量同质化公私募基金产品中进行筛选,这让部分公司看到商机。据了解,国金涌富、通联数据等机构开始积极布局大数据挖掘,希望借助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优秀的基金组合产品。国金涌富基金研究总监程成认为,目前大部分机构基于历史业绩的比较,但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收益,最重要的是找到这类策略产品优良表现背后的原因,通过大数据可以找到全方位信息,更多关注投顾团队和投资流程,注重投顾运营能力,评估投顾公司运营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筛选出的FOF组合产品更好一些。

  FOF改变基金投资生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FOF基金通过专业团队对市场的整体把控,构建多策略投资组合,有效分散市场风险。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下,对于无法及时跟踪市场走势的投资者来说,如果追求长期稳健收益,FOF基金无疑是相对较好的投资标的,通过大力发展FOF基金,有望改变现在的基金业发展生态。

  在刘亦千看来,虽然市场上已经有行业指数基金和工具性的杠杆基金,但部分指数基金覆盖标的有限,市场波动风险依然较大。对于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FOF基金提供了更为基础性的产品,普通投资者不需要频繁择时申赎,更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刘亦千介绍说,从国内FOF产品发展情况看,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保险机构的FOF产品运行情况较好,从已经运行的FOF产品看,在去年的过山车行情中,部分产品业绩甚至超越基准10%以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之后,不少公募基金产品净值惨遭腰斩,对投资者杀伤力极大。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不仅净值大幅缩水,份额也遭遇投资者大幅赎回,资产管理规模急剧减少,对于依靠管理费收入的基金公司来说,不利于经营业绩的稳定。大力发展平缓收益和风险的FOF产品,可以吸引长期投资者,更有利于基金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也将改变当前基金投资的生态。分析认为,FOF基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监管层鼓励直接融资,以及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FOF将会引领市场进入更加精细化的投资时代。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