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盘常态化 63只基金终止合同

张颖晓)中国财富网

  目前,基金清盘已呈现常态化,但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基金清盘的节奏还是让业内震惊,更成为史上公募基金清盘最为密集的时期。一个月时间,7只公募基金宣布终止合同,进入清算程序。而自2015年9月份,汇添富理财28天A首只清盘后,目前清盘基金数量已达到63只。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类型占比最高的为货币市场型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当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之后,基金公司面临清盘、转型和寻找帮忙资金保壳等几种选择,与其他选择相比,清盘对基金公司来说,在操作上更划算。

 

  4月份成“清盘月” 7只基金终止合同

  4月份,共有7只基金终止合同,这也成为史上公募基金清盘最为密集的时期。中国财富网统计显示,终止合同的7只基金中,有4只为保本基金到期不再满足保本基金的存续条件,3只为触发了基金合同约定的清盘条款而终止合同。

  具体看来,4月份最早发布清盘公告的为中海安鑫宝1保本基金,4月7日,中海基金发布《关于终止中海安鑫宝1保本基金合同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称,中海安鑫宝 1 号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不再满足保本基金的存续条件,于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后终止基金合同并依法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4月18日,天弘基金发布《关于天弘鑫安宝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称,在4月24日第一个保本周期到期后,结合市场情况,无法根据《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运作机制进行调整,不再满足保本基金存续的要求,将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

  4月22日和4月24日,博时基金和新华基金也先后发布旗下博时招财一号大数据保本基金和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公告,同样因为保本周期到期后无法满足避险策略基金的有关要求,从而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共有33只保本基金到期,其中9只基金合同中并未设置转型条款,面临到期清盘的压力。4月份,共有4只到期清盘的保本基金清盘,另外5只(创金合信聚财保本、金鹰元祺保本、国金鑫安保本、新华阿鑫一号保本和新华阿鑫二号保本)尚未到期。

  而另外3只清盘的基金则为触发了合同约定的清盘条款而终止合同。具体看来,4月25日,海富通基金发布《关于海富通稳进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鉴于自本基金合同生效以来,本基金近日已出现连续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3000 万元的情形。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本基金管理人应终止本基金合同并依法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4月26日,诺安基金公告诺安裕鑫收益两年定期开放债券型终止合同,“基金登记机构于2017 年4 月24 日完成对本基金在本次开放期最后一日(即2017年4月21日)申购、赎回业务申请的确认,业务确认后本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为3737万元,已触发了《基金合同》中约定的本基金终止条款。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根据《基金合同》有关规定, 无须召开持有人大会,基金将终止并依据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进行财产清算”。

  4月28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发布公告,截至 2017 年 4 月 27 日,旗下摩根士丹利华鑫沪港深新价值基金已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前述终止条件,因此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而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清盘常态化 业内63只基金终止合同

  2014年9月份,汇添富理财28天A打响业内基金清盘“第一枪”,自此,基金公司不愿意清盘、苦撑维系迷你基金状态得以改变。

  中国财富网统计显示,从2014年9月份首只主动清盘基金以来,已有63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2015年,共有31只产品进入清算程序;2016年有18只基金进入清算程序;2017年以来,8只基金清盘。从清盘基金的类型看,从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货币型、QDII,到更为细分的发起式基金、分级基金、保本基金均有涉及。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之后,基金公司面临清盘、转型和寻找帮忙资金保壳等几种选择,而转型需要经过申报监管层审批、开持有人大会表决等一系列流程,并不比发行新基金成本更低,寻找帮忙资金在操作上也并不划算。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目前已有38家基金公司旗下有基金清盘。其中,旗下清盘数量最多的达到3只。具体看来,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和长盛基金旗下均清盘3只基金。

  而从清盘基金类型角度看,在已清盘基金中,货币市场型基金最多,达到20只,占比为31.75%;11只被动指数型基金;3只增强指数型基金;4只QDII基金;5只灵活配置型基金;7只偏债混合型基金;6只中长期纯债基金;5只混合型债券型基金;2只短期纯债基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