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发挥国企基金优势 赋能产业升级

刘宗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如何围绕产业链构建合作共赢的价值链,成为市场关心的热门话题。“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入,国资国企基金将成为各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创新发挥国有经济的引导、放大功能。”12月4日,在首钢基金主办、北京创投联盟协办的“2018中国产业基金50人论坛国企基金专场”上,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

  国企改革新动力

  清科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国有企业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股权投资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效。不论是募资规模还是投资规模,国有企业在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均占有较大比重,在股权投资市场的地位日渐凸显。从行业上看,国有企业在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以及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中更为活跃。从投资地区上看,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欠发达省份的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在一些中西部省份,国企是开展股权投资的主要力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融资,也为当地的民间资本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李锦认为,目前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实际上已形成国企供给侧改革中“金融+”现象。这个现象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国企重组整合、去产能、混改及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管资本的重要尝试,基金是“国资运营的一种市场化手段”,他表示,未来地方政府将会更多运用这一工具,这是可以预料的,“金融+”现象将成为国企改革的新动力。

  李锦认为,资金不足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现有国有企业15万多家,据估算,实现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大约需要2万亿元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本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为国企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市场化逻辑运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企改革基金不同于普通的私募股权基金,其把基金的资本属性、改革的政策属性和国企的功能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追求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对完全市场化的基金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对社会资金发挥集聚和杠杆作用。

  李锦认为,国企改革基金须坚持市场化导向,按照资本的逻辑实施规范运作。一是坚持市场化募、投、管、退运作;二是采取独立、市场化的投资决策机制,投委会引入专业人士;三是建立经得住市场检验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四是建立专业化的人员团队,采取市场化选、育、用、留机制;五是采取市场化激励机制,如核心管理层入股、项目跟投机制等。

  李锦认为,国企改革基金不只是立足于单体企业的改革,还要建立良好的产业链思维,沿行业、产业链、产业树实施专业化投资,充分发挥基金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实现产业链的上下配合,形成引导力、控制力,按照链式思维打造产业生态,帮助国企改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