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互认基金发展前景广阔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证监会准予2只深港ETF互通产品注册,跨境基金相关产品再次引来市场关注。而作为跨境基金的重要产品,互认基金自2015年开闸以来,目前发展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公募认为,深港ETF互通产品推出后,有望进一步促进两地互认基金的发展。

  互认基金“北热南冷”

  证监会官网显示,2只深港ETF互通产品由境内基金管理人在境内设立,采取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模式,将不低于90%的基金净资产投资于香港单只目标ETF,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标普新中国行业(A股上限)指数的市场表现。证监会表示,这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跨境基金产品体系,为两地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资选择。

  早在2015年,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就联合开展了基金互认业务,符合条件的基金可在对方市场进行销售。其中,内地公募基金到香港市场展开销售称为“南下互认基金”,香港公募基金到内地销售则称为“北上互认基金”。

  两地互认基金发展呈现出“北热南冷”现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注册的南下互认基金数量达51只(不同份额分开统计),总规模为449.06亿元;而目前已注册的北上互认基金数量达到了90只,总规模达1305.06亿元。

  赴港投资将更方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互认基金之所以存在“北热南冷”现象,主要是由于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的宣传力度不够,香港投资者的认知度也不够,从而影响到了香港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但因A股赚钱效应较为明显,南下互认基金的赚钱效应明显强于北上互认基金。

  Wind数据显示,已注册的51只南下互认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35.79%,超过了北上互认基金5.70%的平均回报率。自成立以来,南下互认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达到了142.15%,而北上互认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只有19.88%。

  杨德龙指出,深港ETF互通产品推出后,有望进一步促进两地互认基金的发展。随着居民财富持续增加,内地投资者赴港投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深港ETF互通产品则为投资者南下投资提供了方便。

  近期,天弘基金与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携手推出北上互认基金“瑞士百达策略收益基金”。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亚洲(除日本)首席执行官赵俊杰表示,中国内地市场是公司亚洲业务策略的重要一环。在可见的未来,瑞士百达将致力拓展内地业务。同时,天弘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刘冬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热情高涨,但不能轻视隐藏的挑战。当前投资单一板块或地区,难以有效分散风险。因此,该基金着眼于全球资产类别,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选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