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募新十年猜想:条条大路通罗马 千亿梦想在路上

徐文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十年弹指一挥间。从2007年到2017年,A股经历了三轮完整的牛熊转换,而当初涌向私募江湖的各路“明星”基金经理,有的“泯然众人矣”,有的则至今屹立不倒。淡水泉投资、理成资产、星石投资、世诚投资、朱雀投资、尚雅投资、从容投资、鼎锋资产……这些名字不仅是私募十年发展的缩影,也将是探寻下一个十年长青之道的先锋部队。

  三种模式“通罗马”

  记者发现,尽管历经十年而留存下来的私募多是稳扎稳打,但在发展模式上却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三类:单一策略复制的“精品店”型模式,典型的如星石投资、上海世诚投资等;多产品条线的“平台”型模式,典型的如淡水泉投资、上海理成资产、上海鼎锋资产等;满足投资者参与专门市场或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发展”模式,例如上海从容投资等。

  “不论私募最终选择的是哪种发展模式,他们开初都会从满足目标客户的投资需求展开”,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称:“私募为满足机构投资者保值增值需求和富有家庭财富管理需求提供资产管理服务,那么,多资产配置产品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稳健性产品往往是他们的选择方向;而一些高净值客户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希望参与某些专门市场,具备相应投资能力私募也会发行相应的产品去满足这类需求,如定增基金、商品基金、CTA策略基金等。另外,还有大量公转私的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管理中获得市场认可,在与客户交流中投资理念获得客户认同,带着客户‘奔私’,转私之后也是沿袭原来的路径,例如债券基金经理‘奔私’后多半承接银行等机构的资金。”

  刘亦千表示,上述因素决定了私募的发展路径。他说:“我相信十年前大多数的私募都是从单策略开始做,客户进入的时间、金额以及独立性要求不一样,对同一策略得心应手的私募也会将其复制到不同产品中,不断做细做精,典型的如星石投资。而另外一批私募,规模做大以后,策略会逐渐延伸,建立起多条产品线的平台化体系,典型的如淡水泉投资,既有私募证券基金、海外对冲基金,也包含机构专户等业务,客户群体包括全球高净值个人客户、以及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资产管理等大型机构客户。”

  成功的模式总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同。过去十年,不少资本市场的“明星”在私募江湖中折戟。对于这些私募沉寂的原因,刘亦千认为大体可归结为四类因素:其一,在创立之初没有找准目标客户,没有相应的资金跟进,没有与客户建立起第一步的信任,没有在市场营销上做好工作,大多数失败的私募管理人都止于此;其二,时运不济,自己所擅长的投资风格和当下的市场风格不符,导致投资连连失误,又没有昔日的大平台作为支撑,难以度过低谷期;其三,负面事件曝光对品牌影响甚大,导致管理人在市场中失去信誉,继而寸步难行;其四,创世翔式的陨落,单一只产品业绩突飞猛进,其他产品业绩无法跟上甚至遇上黑天鹅事件,渠道客户深受其伤。

  “从长期来看,稳打稳扎、徐徐图之是私募发展比较合理的方式,放眼当下成立十年左右的百亿级私募,没有一家是规模在创始之初就陡增的,那种规模一下做得很大而团队投资能力无法匹配的,对客户的伤害也很大。”刘亦千表示。

  招商证券分析师顾正阳称,不少私募昙花一现,其中不乏有着出色业绩或是明星经理的公司,其背后原因通常是过于追求短期里亮眼的业绩而忽视风控的重要性和长跑制胜的理念,最终的结果或是受处罚,或是因业绩惨淡淡出视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