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金定投之前 你要知道这些常识

基金吧

  基金定投作为懒人理财神器,越来越受到理财小白的追捧。不但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还能通过时间平滑风险,享受到市场的红利。

  对于缺乏理财知识的小白来说,基金定投可以说简单粗暴。只要按照投资纪律,定期定额投入,不用盯盘,不用深度研究行业,可谓懒人投资理财利器。

  台湾萧碧燕从不买股票,只投资基金,17年赚了上千万的收益。她在谈到基金定投的时候,提到“专挑股票型基金”“停利不停损”“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等原则。

  对于基金定投,这些原则应该怎么实践呢?

  1、基金定投做好投资5-7年的准备

  台湾基金教母萧碧燕的定投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傻傻的买、聪明的卖、稳稳的赚。

  在我们的印象里,我国的股市牛短熊长,经历一个完整周期大约需要5-7年。 比如2007年的牛市之后,开始一段漫长的熊市,直到2015年的牛市,这轮牛熊周期经历了8年的时间。

  所以说,基金定投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你在基金亏损的时候,选择现金流断供,那么收益往往不会理想。

  因为,基金定投是通过时间平滑掉基金的风险,拉低基金的成本,获得更多筹码。这样才能在牛市来临时候,赎回获利。

  2、基金定投要停利不停损

  之前,在讨论基金定投的时候,有人询问关于基金止盈止损的问题。对于基金定投而言,通常我们不会设置止损点,但会设置止盈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停利不停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基金定投设置止盈点,不设置止损点呢?

  我们知道基金定投是一场持久战,往往通过5-7年的时间来平滑风险,在熊市的时候,买入更多的筹码,到牛市来临的时候卖出获利。

  我们通过数据能一目了然的看出结论。

  上证指数2007年到2015年8年止损数据

基金定投之前 你要知道这些常识

  2007年我国股市点位达到顶点,然后进入漫漫熊市,一直到2015年的,这8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牛熊周期。

  从上图的数据来看,设置止损的基金定投策略的收益,往往不如不止损的基金。正是这种不止损,拉低了我们定投的成本,在低位获得更多筹码。

  股市大跌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是加仓、加仓、加仓,而不是停止定投。

  上证指数2007年到2015年8年的止盈数据

基金定投之前 你要知道这些常识

  通过上图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2015年这个牛熊周期,止盈收益远远高于不止盈。我们一直强调,基金定投是一场持久战,但不意味着我们把基金永远握在手里。

  如果我们熬过了熊市,而没有在牛市及时止盈赎回,那么我么可能会陷入新一轮的熊市亏损。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收益目标 ,及时止盈。

  其实30%—50%也蛮不错的,如果是中小盘成长股,其实翻倍也不难。

  基金定投停利不停损,但是应该怎么判断决策呢?

  方法包括大盘点位、市盈率等方法,我通常会采用大盘点位的方式,简单便于执行。知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说过,3500点是大盘的价值中枢。

  那么,大盘3500点以下,我们可以放心定投,如果大盘跌破3000点,越跌越买,获得更多筹码。

  大盘3500点以上继续定投,4000点以上减少定投的金额,4500点以上可以考虑着手分批赎回了。大盘如果继续往上走,看他们狂欢就可以啦。

  基金定投长期投资才会见成效,亏损的时候不要停止定投,要坚持定投,甚至在跌幅较大的时候敢于加仓。牛市到来的时候,及时止盈,不贪恋市场的疯狂。

  3、定投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呢?

  基金定投通过时间平滑基金的风险,拉低基金的成本。所以,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应该选择标准差较大的基金,换句话说,就是波动较大的基金。

  这样的基金熊市跌得厉害,牛市涨幅较多,更能实现基金定投的目的。

  股神巴菲特从不向人推荐股票,却在不同场合推荐指数基金。虽然说指数基金更加适合美国的市场,但是国内市场指数基金的波动性大、永久性、费率低同样具有优势。

  实际上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都可以作为定投的目标。

  4、基金定投的定期检视、复盘

  基金定投通常需要5-7年,至少是3-5年,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基金做定期的检视与复盘,比较基金与同类基金或者上证指数之间的差距,是不是能够跑赢大盘。

  如果你选择的基金长期得不到提升,那么你就需要分析原因,是基金经理的问题,还是行业问题,亦或是黑天鹅事件……避免沦为僵尸基金。

  基金检视的周期不能太短,短期毕竟影响因素太多,我觉得3个月、6个月都比较合适,这样可以通过一段较长的时间通盘考虑基金的整体情况。

  还有一点注意的是,选择一支基金以后就要持有一段时间,不要频繁的操作,可能光手续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