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工智能终将打开新世界

高希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对于很多人而言,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是新事物,因为早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的概念便被正式提出。而人工智能的爆发却始于近三年,2015-2016年诞生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过去10年之和,企业融资额也不断创出新高。目前,全世界正推动着智能进化的进程:以人工智能算力6年提升30万倍的超级摩尔定律发展,数字生命必然实现智能飞越,人机融合将孕育一个万物智能的新宇宙。

  目前,人工智能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这意味着未来的若干年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那么,人工智能是会像马克·扎克伯格宣扬的那样造福人类生活,还是会像埃隆·马斯克警告的那样威胁人类生存?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全方位、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文明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

  从14岁起,泰格马克就开始关注科技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更是加剧了他的担忧。对于生命的定义,泰格马克认为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进行复制的过程。生命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硬件和软件都来自进化的生物阶段,即生命1.0;能够通过学习自己设计软件的文化阶段,即生命2.0;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并主宰自我命运的科技阶段,即生命3.0,也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或许能让我们在21世纪内进入生命3.0阶段。我们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未来前进,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未来?这个问题引发了各方面的争议,书中指出,在这场辩论中有三个主要的阵营:技术怀疑主义者、数字乌托邦主义者和人工智能有益运动支持者。

  泰格马克认为,关于人工智能存在许多争议,世界顶级专家们也难以达成共识。关于人工智能的许多误解都是由人们对一些词语的不同定义造成的。他在书中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三大误区:第一个误区认为超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一定会在21世纪内实现。但泰格马克认为,世界顶级专家各执一词,因此我们根本不知道答案。许多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困难的,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解决。因此,最好从现在就开始进行研究,才是明智之举。

  第二个误区认为唯一对人工智能怀有忧虑并支持人工智能安全性研究的一类人,都是对人工智能一窍不通的“卢德分子”。而泰格马克认为,若想适度地支持人工智能安全性研究,人们并不需要确认风险是否很高,只需要相信风险不容忽视就行了,就像人们适度地投资房屋保险,只是因为他们认为火灾的可能性不容忽视罢了。

  第三个是关于风险类别的误区:不是被赶尽杀绝,而是失去控制权。泰格马克认为,对邪恶机器的恐惧,也没那么重要。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不是它们有没有恶意,而是它们的能力有多强。从定义上来说,一个超级智能会非常善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因此,需要确保它的目标与我们的相一致。

  在很多我们所接触的科幻故事中,机器仅仅因为其本身的复杂性,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意识。而在人工智能的各方面研究中,对于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产生自我意识,应该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些因人工智能崛起而引发的棘手伦理和哲学问题:人工智能能否感觉到痛苦?它们是否应该拥有权利?上传思想算不算主观上的自杀?……

  在本书中,泰格马克认为要理解智能,就必须回答三个关于意识的问题:“相当难的问题”、“更难的问题”和“真难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预测哪些物理系统拥有意识;第二个问题是预测感质;第三个问题是物质为什么会产生意识。“相当难的问题”是科学的,因为它可以预测哪些大脑过程拥有意识,而这样的理论是可以用实验来证实和证伪的。但目前尚不清楚科学要如何解决那两个更难一些的问题。神经科学实验告诉我们,许多行为和脑区都是无意识的,大部分意识体验都是对大量无意识信息做出的“事后总结”。如果人造意识是可能的,那么与人类的体验比起来,人工智能的体验空间可能非常庞大,在感质和时间尺度上跨越极大的范围,但都能体会到自由意志的感觉。

  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从争论不定的“概念”,逐渐具象、延伸为愈加丰富的学科,并培育起一批科技产业。人工智能由人类创造,它的走向也将取决于人类的集体意识。而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终将打开一个新世界。从未来看,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位绝不仅仅只是用来解决狭窄的、特定领域的某个简单具体的小任务,而是真正像人类一样,能同时解决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意识,泰格马克在本书中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重新思考这个时代未来的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