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潘向东:目前央行参与A股和推出平准基金必要性都不大

徐昭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昭)近期有市场观点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内股票,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此表示,目前国内推出平准基金和央行直接持有本国股票资产的必要性都不大。  

  “极少有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央行持有本国股票一般是为了稳定本国金融市场。”潘向东认为,当本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央行持有本国股票可以快速地稳定甚至拉升股价,从而稳定金融市场、防止危机传染,同时也可以防止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甚至还可以改善资产负债表,使居民和企业的支出增加,扩张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潘向东表示,虽然中国股市出现一定幅度波动,但金融市场整体稳定,和日本当时金融危机的情况完全不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股价也大幅大跌,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此后是长期的通货紧缩。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改善本国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本央行开始持有本国股票资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日本当时有很大不同,我国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崩溃,股票市场波动也没日本股市大,金融市场没有发生严重危机。另外,还有一点和日本不同的是,我国市场制度改善空间以及货币政策空间还很大,还有多种工具可选来稳定金融市场。  

  “全球央行直接参与资本市场并没有太多案例,这是为了防止央行直接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可能引起的‘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破坏货币政策有效性等风险。”潘向东强调,央行未必一定要参考日本央行购买A股资产,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参与A股市场:一是央行可以通过使用数量型、价格型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得更多资金流向新经济企业,鼓励企业在技术层面的研发投入,更好地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二是央行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发挥 “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优势,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三是央行可以参考美国401K补充养老计划,成立中国版养老制度存续金额,通过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鼓励更多长期资金进入股市,从而提高A股市场机构规模和数量,降低A股的波动性。  

  同时,潘向东认为,若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还会带来一系列风险。一是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央行持有本国股票是一种定向操作,但是后续货币的流向无法掌控,这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二是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不是市场行为,会打乱市场的定价功能,降低市场效率。三是央行作为管理机构,对资本市场、货币流动具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是央行持有本国股票将引发谁来监管央行的难题。防范上述风险的最佳方式就是央行不直接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况且,不管从实践效果还是理论来看,央行都没有必要持有本国股票资产。  

  此外,潘向东认为,推出平准基金的目的是在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时进行干预以确保股市短期平稳运行,也就是说,平准基金的入市时机最好是在股市出现严重的超买或超卖行为时。在其他时候推出,由于大量资金进入,反而会扰乱市场预期,损害市场定价功能,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来看,平准基金只能短时间熨平市场,频繁使用、长期使用都会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国内推出平准基金和央行直接持有本国股票资产的必要性都不大。

  无论是否违反银行法,央行参与本国股票市场的必要性都不强。要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与其过度关注资产价格短期的涨跌,不如把目光更多集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