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朱海斌:流动性年底不会有“大问题”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

  本周央行两次在公开市场开展了逆回购操作,资金利率的上行趋势暂时得到抑制。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国内的流动性不会出现大问题,更不会再现“钱荒”危机。总体而言,预计央行将坚持“审慎”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未来几个月政策利率和存准率将保持不变,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我相信央行的判断是,短期内整体流动性没有出现短缺。”朱海斌称,未来央行更倾向于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不会轻易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类带有强烈“信号”意味的工具。实际上,今年6月以后央行就释放出明确信号:即希望更加规范非银行融资体系(即影子银行)的行为。最近监管当局对同业业务的关注度加强,市场参与者预期发生变化,在流动性管理上更趋谨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导致今年下半年资金价格走高。

  朱海斌认为,今年下半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走势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波幅较大;二是虽然目前的Shibor各期限品种出现小幅回落,但是整体水平高于今年上半年。

  他判断,未来几个月虽然流动性偏紧,但是不会短缺,“比如我们需要考虑到年末财政存款释放等因素。”经历过6月“钱荒”之后,央行希望商业银行谨慎管理流动性,会尽量避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剧烈波动。

  就国际因素来看,预计未来几个月跨境资本都将呈现净流入趋势,这将使得未来我国的外部流动性较为宽松。“今年9月之后就是净流入的情况,而且规模较大。”对于有观点认为,央行应针对宽松的外部流动性采取对冲措施,朱海斌表示,目前来看,央行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对冲外部流动性上升的工具。“之前主要是依靠存款准备金率或是发行央票,但是现在这类工具不宜轻易采用,否则可能会被市场过度解读。”如果跨境资本流动过度,不排除央行会采取汇率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强调未来经济面临的若干主要风险,包括:第一,经济增长风险,尤其是考虑到去杠杆化过程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第二,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第三,今后需严密监控CPI,妥善管理通胀预期。因此,朱海斌预计央行不会放松或收紧货币供应。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027亿元,且银行存款减少趋势愈发明显。有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银行存款造成了较大冲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海斌: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这个说法可能被夸大了。10月存款减少4027亿元,主要还是季节性因素导致。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吸引储户资金方面有着种种优势,但是也有障碍。第一,网络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可能会影响储户的信心。第二,互联网金融有自己的理念,但是银行金融体系的理念也是互联网金融所没有的,那就是风险控制,这也是储户最在意的。第三,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监管空白,这也是储户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有多大的优势值得观察,而距离取代后者更是路途遥远。

  至少三五年内,商业银行存款还是会占据主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给商业银行带来“鲶鱼效应”,商业银行也在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平台,经营理念发生了转变。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认为,最近我国跨境资本净流入规模扩大,与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延迟相关。未来QE政策退出后,中国会否遭受资本净流出的打击?

  朱海斌:目前我国跨境资本净流入与美国QE政策有关系。虽然现在大家都在猜测退出时间表,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QE政策退出,新兴市场一定会出现资本流出的情况,但不会对中国造成较大冲击。

  一方面,人民币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开放,跨境资本想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都没有那么容易;另一方面,虽然整个新兴市场是净流出的状况,但是具体到每个国家的情况肯定不同,这主要取决于各国基本面。部分国家财政、经常项目双赤字,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而目前中国在整个新兴市场中的表现较好,最新数据显示宏观基本面持续向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