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P2P玩“类宝宝”:票据融资移到线上 零风险有误导嫌疑

刘 琪证券日报

  票据宝平台上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9.8%的高收益项目仅为个例

  ■本报见习记者 刘 琪

  P2P之父默罕默德·尤努斯如果看到P2P如今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定会大吃一惊。中国人“拿来再创造”方面的才能在P2P网贷行业显露无疑,自2007年拍拍贷上线以来,P2P网贷变换出各种新花样。

  近期,推出了一款年化收益率9.8%的票据理财产品的票据融资平台“票据宝”,就让以银行承兑汇票质押模式的平台在P2P网贷圈子掀起了一阵波澜。然而,《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9.8%的高收益项目仅为个例,目前该平台上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7%左右。另外,虽然票据宝号称“百分之百零风险”,但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在银行工作人员看来就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想要尝鲜的投资者还是需要谨慎投资。

  平台项目理财利率为7%

  近段时间P2P网贷平台普遍降息,加上之前的不断发生的平台倒闭、跑路事件让许多投资者对网贷投资无从下手,而余额宝4%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又无法引起他们的投资热情。因此,当票据宝推出的年化收益率9.8%,并宣称“零风险”的理财项目时,一发出就遭到了投资者的“秒杀”。

  据悉,票据宝隶属于深圳市票据宝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专门针对企业及个人用户的票据融资、票据理财的平台,于今年6月16日正式上线。据票据宝网站显示,截至目前,平台已发了110期理财项目,总融资金融为1278.98万元,已还款项目为35期,已还款金额为81.88万元,投资者获利共8.5万元。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票据宝所公布的理财列表中,项目的预期年华收益率几乎都在6.9%—7.05%之间,和此前推出的9.8%年化收益率的项目相比,收益相差了近3个百分点。对此,平台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之所以收益高出其他项目是因为它是由票据宝和新浪微财富一起推出,“合作双方都有贴息”。并且,对于网站首页上所宣称的“6%—10%间的收益”,客服人员表示这只是银行承兑汇票的利率浮动范围,而实际收益则是根据市场利率来计算,在该范围内浮动,目前平台项目的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

  票据融资从线下搬到线上

  在票据宝平台上,所有投资标的均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借款。

  事实上,民间早已有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公司来开展此类业务,现在的票据融资平台不过是将这种融资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交通银行的贴现利息为7%,浙商银行的贴现利息为5.3%,其他银行的贴现利息也均在6%左右。但是,以票据宝为例,现阶段平台给到投资人的实际到手收益率就达7%以上,借款人的综合借款成本可想而知。既然如此,银行承兑汇票持有者为何放弃相对较低的同期银行贴现利率而宁可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在票据融资平台上融资呢?

  交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从持票人向银行申请贴现直至银行放款,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较长;第二,当需要办理贴现业务时,持票人除了带上银行承兑汇票,还需要准备相应的企业开户资料,如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等,此外还需要能证明汇票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原件及复印件等一系列材料。因此,如果持票人的材料不齐全是无法办理贴现业务的,于是他们就会转投只需要汇票的票据融资平台。一位业内人士还对记者提到,“许多银行都不受理小额汇票的贴现业务”,这也是原因之一。

  银行承兑汇票真伪鉴别是关键

  目前,除了票据宝,市场上还涌现出了其他的票据融资平台,如金银猫等,许多网贷平台也推出了票据类理财产品,如开鑫贷近期就新上线了名为银鑫汇的票据理财产品,阿里的招财宝也推出了一系列票据贷产品。互联网金融分析师王伟忠对记者对记者指出,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的优势在于它的价值是明确的,不像其他的如房子、车子、地皮等质押品需要估值。

  但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这种模式真如票据宝所宣称的“百分之百零风险”吗?事实上,票据融资平台所承诺的零风险很大程度是基于“银行对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无条件兑付”,但这并不意味着票据理财产品就没有风险。浙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银行承兑以汇票最大的风险就是假票风险。前述交通银行工作人员也对记者指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真伪鉴别是非常关键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出现过挂失、止付、冻结、他行查询等状态,在我们这儿基本‘走’不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