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微”融资 好政策遭遇“落地难”

高层频频喊话 银行“有苦难言”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就我本人来说,本地好几家银行的行长、副行长都是我的朋友,平时经常一起喝茶聊天都很愉快,但是如果需要贷款的话,他们还是告诉我无能为力,当然我也理解他们的难处,毕竟我们这种小企业没有贷款抵押物。”老王是江苏一家小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像他这样因为缺少抵押物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在江浙一带比比皆是,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日前高层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尽快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精神,力促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能见到实效。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江浙多个地区了解到,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银行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监管部门要求更多信贷资源进入小微、三农等领域,另一方面是长三角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个别银行不良贷款率甚至一度高达5%。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长三角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症结不在于流动性不足而在于信贷结构未得到有效调整,商业银行应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研发创新型贷款抵押模式,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企业融资难还应加大多元化金融供给,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

  不抵押无贷款 小微企业获贷难上加难

  老王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百分之百是要用自家的个人房产、地皮或者车子去银行作抵押的。甭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总之就是一句话,不抵押无贷款!不过我个人的信用度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我抵押的房产,银行没有给我打折扣,几乎是按照市场价贷款给我的。”即便如此,老王也只能在银行申请到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且贷款利率要上浮20%-30%,但是老王却反复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实际上,许多小微企业都面临和老王一样的“尴尬”,不少科技型企业尤甚。江苏格美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建辉,同时也担任南通市民营科技企业协会理事长、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他多次向地方政协反映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他对记者表示,许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办公用地是租用的、资产规模也很小。因此,尽管是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行业,小微科技型企业仍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由西南财经大学等机构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为46%,11.6%申请贷款被拒,42.4%的小微企业是并未申请贷款。报告显示,全国有4.8%的小微企业资产小于负债。在有负债的小微企业中,超过两成已经资不抵债。以此推算,中国已经有267万个资不抵债的小微企业。

  陆建辉表示,“我的企业目前在行业里算是各方面资质比较好的,融资成本全部算下来大概在9%-10%左右,但其他规模更小的企业融资成本肯定比我们高,因为得不到贷款只能去民间融资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缺少贷款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只能采取互保、反向担保的方式。一般是由行业协会出面搭台,几家小微企业互相担保。但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也蕴含着巨大风险,一旦某家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就会以“多米诺骨牌”的速度蔓延。

  一位小企业主无奈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有的时候,我们这些担保企业即使愿意为那家企业还钱,但最后还是会上银行的‘黑名单’,以后自己想要贷款也贷不到,我觉得这真的很不公平。”

  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二季度运行情况显示,二季度通过信用方式融资的利率为16.77%,相比一季度上升2.71个百分点。部分企业陷入担保链困境,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亟需信贷资金支持,但由于企业自身风险及信用体系的破坏,无法达到银行授信要求,转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寻求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信用融资方式利率的回升。

  “老王们”很羡慕大型企业不仅不用考虑贷款抵押物问题,而且可以获得非常便宜的银行贷款。“大企业的贷款方式可以有很多,抵押贷款、信用贷款,应收账款也可以用来作抵押。其实我们的产品很有市场,只要给我几百万的启动资金,后续就会有几千万的订单了,但是这些在银行那里都是‘浮云’。”说到此处,老王很无奈。

  那么,银行差钱么?多数江浙地区银行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银行不差钱。且不论6月至7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监管部门接连出手,从定向降准到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所释放出的千亿甚至万亿资金量。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银行业用5年时间已经增加了贷款44.93万亿元,远超过去60年贷款增量的总和。

  “老王们”都知道,房地产、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是银行们的“最爱”。

  不过,在银监会的要求下,江浙各个地市多年来均对小微企业完成“两个不低于”的信贷投放。江苏省银监局副局长丁灿表示,“对于小微企业贷款,我相信在可利用的规模内,各家银行都是可以支持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需求是否真实、合理。”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小微企业订单量不足、开工量下降,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下降的情况也客观存在。江浙多个地市均不同程度出现了企业提前还贷的情况。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无奈道,“你想投放贷款的企业不想贷,想贷款的企业你又不敢贷。今年无论是什么企业,都出现了订单增速放缓的情况,企业不再轻易扩张或者扩大生产规模,自然不需要那么多钱了。而为了节约财务成本,企业选择提前还贷也属于情理之中。”浙江泰隆银行从2012年开始监测小微企业指数,目前小微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处在下滑阶段,资产质量压力相对较大。具体而言,个体户信用状况得到改善,小企业信用状况有所下降;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所下滑,企业经营稳定性略有下降,综合管理水平也并无明显改善迹象。

  与之相反的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却“开足马力”。在这种情况下,习惯了地方政府“兜底”的银行,自然乐得将资金投向这些领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末,宁波银行业共确定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单位103家,为其提供表内外授信868.59亿元,年内拟新增贷款规模211.68亿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