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互联网理财群雄逐鹿 入口争夺战硝烟弥漫

传统机构发力移动端 “互联网+”亟待磨合

张莉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微众银行、蚂蚁聚宝等移动应用的陆续上线,到腾讯理财通、小米金融以及一批社交投资平台的出现,互联网公司切入金融领域的动作不断。面对外来者的强势“竞争”,券商、基金公司等传统机构也不惜砸重金向互联网转型,而入口资源无疑成为各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在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下,线上投资理财市场逐渐形成以券商、基金公司、互联网公司互相争夺的格局,三大阵营纷纷在各自领域发力,并通过平台和渠道的优势来扩张市场。然而,在经历一轮触网后,传统机构却开始面临业务同质化、技术难以突破、人才紧缺等各类瓶颈,而互联网公司也因遭遇金融业务难深化、牌照限制等问题而举步维艰。喧嚣过后,迷茫加剧。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在摸索和试错,市场仍然缺乏相对成熟、适合全行业推广的模式。未来领域也较难出现“一家独大”,传统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将通过优势互补和跨界融合的方式来形成新的行业生态。也有券商人士判断,在牌照放开的预期下,未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和收购将会加剧,行业洗牌则难以避免。

  抢滩入口资源 “三大门派”平台角逐

  “谁先抢占了入口,谁就掌握用户和现金流。”这条曾在互联网领域流行的商业定律如今开始在金融市场中流行。一方面,以腾讯、阿里巴巴、东方财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大举布局互联网金融市场来占据先发优势,而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及第三方理财平台的兴起,也吸引部分在线理财客户的进场;另一方面,券商、基金公司等传统机构也正加速互联网化的转型,通过移动应用的开发和网络平台搭建,实现线下业务到线上融合的迁移。

  不难发现,在当前的互联网投资理财市场,已经形成以券商、基金公司、互联网公司为主的市场格局,三大阵营分别通过产品端创新和综合平台的搭建,在各自优势领域进行流量和入口的争夺。

  8月17日,蚂蚁金服发布独立理财平台蚂蚁聚宝,除了支持余额宝、招财宝、基金等理财类型之外,其内设的股票交易查询引发市场对其布局互联网证券业务的猜测。无独有偶,腾讯理财通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腾讯未来将推出首款互联网证券平台“微证券”,通过对接各大券商接口,实现证券业务的服务。而以金融信息资讯服务商起家的东方财富网,近年来则通过收购频频获得内地和香港券商牌照,强势加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

  除了互联网巨头公司之外,包括一起牛、金贝塔等在内的社交投资平台也开始积极推广其移动应用端口产品,并通过接入券商接口进行实现实盘交易和组合下单功能,从而丰富其平台的获客渠道。与此同时,类似金斧子等第三方在线理财平台则通过售卖固定收益产品、私募产品等方式来鼓励大批互联网用户进行简易的“口袋理财”。在业内看来,尽管缺乏流量优势,但这些创新型金融机构及平台仍能够通过其个性化方式来占据部分在线理财市场。

  面对互联网公司的激烈竞争,传统金融机构在产品端开发和入口争夺上也并不示弱。目前,一批具备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的券商,已经在构建账户、打造平台和整合移动产品上进行转型升级,除了在线开户之外,券商机构还通过升级手机移动应用、设立独立理财账户等方式为提供多款互联网金融产品。据悉,平安证券移动理财产品交易日前上线,形成集合各类公募基金和理财产品的综合平台。包括华泰、海通、国金证券在内的券商先后推出一站式理财账户及互联网投资机构,集成自身的经纪、资管等多项业务,移动端业务规模直线飙升。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从互联网金融产品崛起之初,其触网尝试就从未停止。除了早前的余额宝产品、基金淘宝店之外,基金公司不断扩大各类第三方销售平台的合作范围,以增加客户流量进场的入口。9月初,南方基金公告称,旗下55只产品正式上线陆金所资管;8月中旬,微众银行上线,国金、博时和汇添富三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分别进驻互联网银行新平台;此前汇添富基金先后和包括苏宁、民生、新浪、携程网等在内的11家线上平台进行合作,通过各类细分的垂直电商的场景应用来积累用户量。

  “在互联网理财的市场,几乎所有的竞争者都在抢占入口资源,而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也决定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营销都需要通过移动终端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延伸。这既给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公司加入竞争的机会,也决定了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布局的重点方向。”据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券商人士黄冰(化名)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新型平台的出现,都是为了迎合市场投资理财需求,利用互联网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将合作平台的流量转为自身的资源,“实际上,传统金融互联网转型的根本逻辑就是开发客户,如果不去做这块业务,将意味着被别人赶超,客户资源也会流失,互联网化的改革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改良VS颠覆 互联网转型遭遇瓶颈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一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争夺之后,尽管浓烈的火药味还未消散,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却都在后续的产品创新和稳定的模式搭建上遭遇瓶颈,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俨然进入到一个焦灼而无力的阶段,产品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互联网公司技术先发优势日渐丧失,而传统机构转型的思路也开始陷入迷茫,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部门的整体架构的影响,是通过改良渐进还是彻底颠覆,成为一个难解的选择。

  “如果公司未来实现互联网化的话,可能有必要将现有的组织框架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全部‘烧掉’,重新建立一套符合互联网思维的新框架。”在此前一场行业交流会上,曾有业内人士判断,互联网金融意味着完全新的范式,传统金融机构需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重构当前的技术和组织架构,转向C2B的定制商业模式以及O2O的市场运营体系。一家社交投资平台的负责人分析,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概念需要颠覆传统券商原则,重构和发掘用户价值,互联网转型将意味着重新定义传统机构。

  不过,这种颠覆式的互联网转型似乎并未奏效。有券商机构人士透露,当前部分券商内部设立互联网金融部门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趋势,但真正发挥的功能却非常有限,券商传统的业务架构并未发生实质变化,“现在市场的情况是等待制度重新修复,金融机构对自身互联网金融投入的精力开始分散,加上监管层对创新的容忍度可能在降低,短期缺乏动力去做相关布局。”据黄冰介绍,他所在的公司设立的互联网金融部门更类似一个大型的硬件技术支撑单位,仅为在线经纪业务及相关服务客户匹配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新技术模式和开发、通过互联网进行运营、对外寻求其他互联网渠道合作等,业务模式的“颠覆”并没有发生。

  在各类券商、基金公司引入互联网思维后,以改良的方式进行转型的策略,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却也遭遇了普遍的质疑。“产品过于同质化、单一化,令用户的选择产生审美疲劳,而仅靠互联网金融的渠道及价格战的方式赢得的客户积累,似乎也没有改变传统机构的盈利模式。”有券商人士认为,因互联网金融创新获得市场广泛关注的中小券商实力并未出现显著的提升,“弯道超车”的格局暂未出现,“互联网仅仅只是扮演一个通道工具,而在这个工具被使用之后,业务的实质性突破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一个明显的创新曲线,几乎难有一家证券公司能够理解互联网思维,行业内对创新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

  对于大多数券商、基金公司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将意味着大规模的投入,但由于盈利考核机制的要求,金融创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较低,对业务贡献度较低,也令传统人士对创新空间的后续拓展抱有怀疑。“如果转型空间有限,那么传统机构会不会在这场相对浮躁的互联网风潮之下成为牺牲品,在严格的风控和制度安排下,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可能因为金融创新的效果不佳而最终沦为配角。”

  另一方面,具备庞大市场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入金融领域之后,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始迎来漫长的阵痛期。“无论是在风险控制能力还是用户积累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都相对明显,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需要自足金融思维,单纯将金融产品线上化,可能未必吸引长期有效客户,如何将流量用户转为客户,形成清晰的变现盈利模式,是互联网企业始终需要面临的问题。”上述机构人士说。

  互联网证券业相关人士分析,当前互联网平台自身发展金融业务实际仍然存在劣势,比如一些涉及线下的OTC业务、基金管理等业务,互联网公司缺乏专业储备,互联网公司开展的金融业务亟待深化。“金融牌照还无法很快放开,互联网公司当前只能通过合作和并购的方式切入金融领域,真实的创新亮点并不多,当前互联网银行的模式,似乎也是复制传统直销银行的方式,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战略就是传统业务的网络化,各类平台间差异并不大。”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切入金融理财领域后,还需解决补贴、代销风险、普及用户、打破传统业务刚性壁垒等多个问题,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基因仍待注入。

  磨合期定成败 “竞合”格局渐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互联网投资理财市场的发展仍属于各方“混战”阶段,传统线下业务还需要进一步转移到线上,而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渗透也并未结束。“金融机构转型互联网和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的动作都非常积极,这也是目前普遍认可的趋势,当前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但目前大家都在试错、摸索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如果能够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会出现。”某券商机构负责人判断。

  “大方向上,互联网企业嫁接金融机构,最后一定会有几家成功,互联网企业在流量和用户体验上都有优势,而综合性券商转型互联网平台也能同时抢占理财的入口,但大部分小型机构在资金和专业储备上都不具备占据入口的实力,经历一段时间后,业务被整合的可能性较大。”平安证券副总经理蔡新发表示,未来互联网券商领域较难出现“一家独大”的格局,其可能的市场生态是既有几家综合型互联网券商平台作为用户理财入口,也有一批专业化的小券商机构解决不同的投资需求,形成多家共存的市场格局。

  “互联网企业具备流量和技术优势,而金融机构则具备专业资源的储备和牌照优势,金融思维和互联网思维之间需要融合,现在仍然是一个开始阶段,谁能最终胜出仍属于未知数。市场各方都需要补齐自己的短板。最终,当一个公司能够在不同的思维中更快做好磨合,复合型人才聚集的越来越多,这个互联网金融的团队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蔡新发认为,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在布局当前的互联网理财市场上,最后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整合的彻底。

  “当前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传统金融机构手中,目前互联网公司只能扮演信息、指令的通道角色,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需要相互融合才能发展互联网金融。”社交投资平台齐牛金融市场部总监杜红分析认为,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双方合作的价值在于第三方平台为传统机构带来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同时,通过证券交易的对接,为第三方平台的用户提供优质的证券交易体验,提升平台吸引力,“在完成用户积累和用户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以后的合作点可能会向证券公司的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延伸。”

  “技术只能领先一时,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需要将传统线下的业务搬到网上,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解决用户的痛点。目前国内还缺乏综合型的理财平台,能够吸引广泛的客户参加,这也是未来机构发展的目标。”在黄冰看来,未来牌照放开,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为获得更多客户来源,金融机构间的并购以及和互联网平台跨界合作的动作都将会增多,技术的演进下,传统金融行业的洗牌潮将在所难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