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优化产业政策 促进结构性改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吉嘉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形成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当前重要课题。中央财经委员会近期指出,我国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应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形势下,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可以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现代化产业链。优化设计产业政策应促进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全面振兴。

  供给响应机制失灵

  长期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优化,而结构优化包括在科技领域不断创新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将传统经济活动所占用的资源转移至代表更高生产力的新经济领域、根据战略需要培育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产业链。不过,依靠市场自适应调整的结构进化过程往往充斥着市场失效现象。

  发展新经济企业要面临几项挑战。一是产业发展壮大需要金融支持,但是缺乏业绩记录的企业容易被市场认为风险过高,使得投资方望而却步。

  二是企业需要产业周边服务和原材料,但是可能缺少稳定的供应渠道。

  三是企业培训或引入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需要在早期投入较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但是员工可能会流向竞争对手或通过自主创业进行模仿复制。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有关融资、产业链和自主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解决,新经济难以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这些制约市场自适应发展的现象可被称为供给响应机制失灵。

  清除产业链发展障碍

  虽然有市场失效问题的理论依据,现实中的产业政策影响在国际上仍富有争议。国家干预产业经济的批评意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机关能否获取足够的信息去辨别受到市场失效影响且拥有优质潜能的企业,并在宏观层面合理布局。二是政府机关能否在企业的各式游说下保持公正,并切实防止产业政策沦为别有用心者的寻租工具。实际上,政府市场干预行为需面对信息缺乏和寻租这两种风险。

  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表明,产业政策对许多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正面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低成本贷款、国有企业控制、出口扶持以及科技转移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比之下,在拉丁美洲所推行的,基于华盛顿共识所制定的产业政策却普遍不尽如人意,基本无法给其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多样化带来明显帮助。

  美洲开发银行对拉美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模型和推理,深入分析了政府干预私人部门产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发现,政府应加强与私人部门合作寻找约束企业发展的瓶颈,并以公私合作的模式为基础制定政策,清除产业链发展的障碍。根据相对成功的拉美国家经验,设计合理的公私合作模式可帮助消除信息缺乏和寻租的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