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报头版评论:基建投资增量更要重质

赵白执南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基建投资发力正成为稳增长重要抓手,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扩大投资规模之外,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更为重要。

  不可否认,投资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当前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之一。多项政策支持下,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有力回升。不过,在量增的同时,更要提质,避免重复投资、低效投资。

  从投资方向看,一是应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有选择地针对短板、薄弱环节加大投资。比如,早期城镇建设遗留的老旧小区,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实施改造有利于民生改善。再如,建设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城际城内轨道交通,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民生改善,也符合城市化方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应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针对有发展空间的传统制造业等,深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注入“新技术”,推动旧产能“翻新”,继续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重要的是,投资应着眼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发展的转型方向,即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从融资方式来看,一方面,财政资金要对应到项目上,对于在建项目、已经批准开工的项目,应当加快复工建设,避免资金“趴账”;另一方面,未来扩大投资不能全部依靠财政资金,一定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具体而言,可考虑利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建设和经营环节让民营主体共同参与,并提高地方政府履约能力。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投资要撬动民营资本,需要政策发力提高其积极性。需要给予社会资本更多信贷支持,通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适当加大财政贴息、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力度,促进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企贷款的动力。撬动社会资本可以利用社会资本中高效、专业的力量,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基建投资发力除了扩大投资规模之外,更要在提升投资效率上多做文章。未来可以创新融资工具,为长期投资匹配更多长周期资金;改善项目评价方式,不仅从收益出发,也要结合合规性、社会价值,有效激发各类主体积极性;相信市场的判断,助力投资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