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用多种视角理解金融市场

郑渝川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生活中的金融学:哈佛金融通识课》完全不同于我们在市面上所看到的金融、投资类书籍,也就是说这本书讲述的并不是金融投资的方法技巧,也不是基础的金融知识。

  本书作者米希尔·德赛是美国经济学家,现任教于哈佛商学院与哈佛法学院,从2015年起,米希尔·德赛为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班上“最后一课”。显然,这样的最后一课,没必要大谈特谈金融专业性知识,米希尔·德赛选择的是透过人性看金融,融汇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电影与经济学、金融市场,探讨金融世界里的人性。

  如何面对风险

  本书结构很简单,前三章主要讨论资产定价的最基本问题,也就是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风险。

  本书开篇便讲述了在概率学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数学界先驱布莱士·帕斯卡和皮埃尔·德·费马,以及皮埃尔·西蒙·拉普鲁斯以及弗朗西斯·高尔顿等人的故事,指出概率学、概率思维的应用导致原本经过启蒙运动变得更为理性的人类,重新调整对偶然的认识。也就是说,“自然法则”服从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现象,让很多投资者、企业家、经理人变成新宿命论的“信徒”。

  突破概率思维、随机风险意识,意识到世界、事物整体上可预测的本质,现代保险业才应运而生。虽然一些人对保险公司不屑一顾,但其实“股神”巴菲特当初就是从保险起家的,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本·富兰克林创建了美国的第一家火灾保险公司。作者称保险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不断推动人们对于不确定性、风险、市场规律理解加深的过程。

  接下来,本书引入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指出虽然保险业发展出了管控生命死亡、寿命、天灾等巨大风险的强大工具,却并没有涵盖劳务市场、婚姻市场的风险,由此引出金融业借用保险逻辑创造出的两大风险管控工具——期权和分散投资。

  期权和分散投资是金融业投资者最喜爱的两大工具。期权购买的是权利本身,让人既能做到风险管控,又能进行投机。而分散投资不仅可用于投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常见,我们甚至可以将资本资产评价模型直接应用到诸如择偶、交友、购房等选择中。

  作者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价值问题。金融对价值的理解很简单也很直观,也就是说,我们获得的所有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我们的天赋、资源以及占用这些天赋和资源的时间也有成本,最终回报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就是风险。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用金融的价值原理,就要懂得果断地放下过去,当下不要太过犹疑,应该聚焦未来,“看待今天的自己时,过去的成就、已逝的机会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对未来的估值只是估计,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重大风险,就应当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多种可能性。这番观点显然不仅适用于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对于今天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弄潮儿也有借鉴意义。

  委托代理关系

  无论是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高校的学子,毕业后除少数人选择学术方向和自主创业外,大多数人还是会进入用人单位。这就涉及到委托代理关系,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

  资本主义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就是各行各业的所有者将管理权限交给专业管理者,而在企业不同层级内部,委托代理关系也是阶梯式存在的。许多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外部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其实是非常微弱的,即便如收益稳定的苹果公司,从乔布斯到库克,也基本不受投资者意愿(如增加分红)影响。

  但像苹果公司这样相对高度自律的上市公司,无论在哪个市场都是少见的。21世纪初以来,仅仅美国市场就接连曝出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财务造假丑闻,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几乎涉及整个华尔街投行界。

  本书指出一些投资者指责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将心思尽可能多地放在为所有者创造价值上,而另一些投资者则注意到自己投资的企业,管理者放弃了长期价值,只追求短期利润。究竟谁对谁错?没有标准答案。理解市场、理解企业以及我们个体在市场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对委托代理关系的清楚认识之上。我们要懂得依照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运作:作为下属时,我们要依照正确的方式和标准做事,而不是仅仅取悦于直接上级;当我们作为上司时,要正确引导下属自觉完成任务,而不能首先考虑自己的私利;当我们与他人合作时,无论是作为委托人还是代理人,都要学会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有趣的是,这本书提出爱情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并购相似。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新郎能否及时获得妻子带来的嫁妆存在风险,因此催生了所谓的嫁妆基金,推动精英阶层更多地采用联姻来保住家族利益。

  择偶、成婚与公司并购有许多相似之处。尽职调查很重要;并购战略往往有助于强强联合,却不能填补某一方甚至双方的漏洞;欲速而不达;协同效应常常会被高估,整合成本往往会被低估。把这些定律中的商业、公司名称改为男女结婚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

  金融的主要内容就是风险和其无处不在的性质。保险、期权、分散投资都是规避风险的工具,资金成本和预期回报反映了我们对承担风险所收取的费用。金融可以以极其高效的方式完成资源配置,创造收益,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金融趋之若鹜;而金融风险的存在,又让人们感到畏惧。作者称我们在不同程度上误解了金融。金融无论作为一个行业还是一种工具,都不像一些人批评的那样只代表贪婪。

  但金融确实要比其他行业和工具带来更大的社会与道德影响,也就是说当金融业出现问题时,其溢出效应要比其他行业突出。所以,真正读懂金融市场的人,就是真正读懂人性的人,也更加知道珍惜、谨慎、慈悲,能够更好地爱惜这个世界和其中的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