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冠疫情将如何重构世界

郑渝川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书名:《后疫情时代:大重构》

  作者:[德]克劳斯·施瓦布 [法]蒂埃里·马勒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当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时,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场疫情的严重性,但最悲观的估计在今天看来,仍显得过度乐观。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因为希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过早地放宽限制和社交隔离要求,导致疫情反复且不得不采取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这种变动对于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打击更大。

  《后疫情时代:大重构》指出,2020年、2021年,全球许多国家的旅游、酒店、零售、体育、展会等行业将面临顾客减少、顾客平均消费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中国在今年年初通过举国严控,有序、稳步实现复工复产,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疫情带来的宏观影响

  《后疫情时代:大重构》指出,受企业、资本活动乏力影响,全球失业率很可能会继续走高。虽然一些国家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还有另一些国家在抗击疫情和保障就业的政策选择时偏向后者,但疫情对于就业人口的信心影响也是巨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雇工不可避免面临社交隔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很可能更为急速地转向自动化、智能技术对人工雇工的替代。这种情况下,失去就业岗位和空间的人们,急需获得政策补助。作者表示疫情暴露出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健康、医疗、护理、个人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不足,所以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将弥补社会建设短板。

  书中谈到近年来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生产、分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这些创新毫无疑问将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应看到种种创新都必须注意其社会影响,推动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作者称新冠疫情使得人们致力于反思过去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思想:倡导竞争,忽视团结;强调创造性破坏,反对政府干预;推崇经济增长,抑制社会福利。新冠疫情出现后,在缺乏社会保障、家庭和社会联系较弱的国家,比如美国,在经济和社会层面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居民成为主要的受害者,中上阶层人士可以通过远程办公,让孩子居家上网课,通过“互联网+”获得生活物资补充;但劳工阶级为了保住工作岗位、养活家人,还得继续奋战在第一线。相比之下,穷人更可能因为无法避免的社交接触而感染新冠。美国各地新冠感染的人数统计中,有色族裔、工薪阶层感染者所占比重均大大超过这些人群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

  不仅如此,新冠疫情还暴露了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不平等现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护士、物流人员、清洁工等收入很低,而从事管理、金融类工作的中上阶层继续获得很高的收入。作者警告因疫情被凸显的不平等,很可能在美国乃至全球许多地区引起强烈不满,呼吁政府进行必要的变革。

  在历史上,类似于新冠疫情的重大危机等历史事件发生时,也都曾促成政治变革,比如大萧条和“二战”,分别促成了美国等国家制定和完善医疗和失业保险,强化对股市的监管,提高所得税率并增强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新冠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完全可能重新定义社会契约。

  这本书还深入讨论了其他层面的重构,包括全球化的衰退(新型全球化的建构)、全球治理的缺失、一些国家可能面临的治理失败等严重困境;环境的重建;技术的重构,包括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变化。

  如何重构微观层面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快速推动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融合的浪潮,一时间,直播带货几乎成为消费品企业的必修课。新冠疫情鼓励或者说迫使企业走向更快速、影响更深远的数字化。即便日后疫情消退,在疫情期间发展起来的远程医疗和远程办公以及网课模式也不会就此消失。

  疫情在相对较长时间的存在,也重新培育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据统计,仅2020年上半年,美国的沃尔玛和亚马逊雇用了25万名工人来处理不断增加的网购订单,并新建相关的零售、仓储设施。这意味着,疫情的持续让在线零售巨头以及较早“触电”并积累丰富运营经验的实体零售企业变得更为强大。这对于城市化进程中,那些超量规划配置的实体零售商场、购物中心和临街店铺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地方政府及地产企业来说,应当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新建、改建城区商业空间的功能配置,更多地服务于线上线下零售业的仓储、配送需求,严控无序扩张的实体零售商场、购物中心、临街店铺建设。

  《后疫情时代:大重构》指出,疫情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全球性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现有的全球化贸易体系追求的是尽可能廉价,“国际生产分化成七零八落、错综复杂的格局,形成‘准时制’的供应体系”,这套体系高效却相当脆弱。新冠疫情重创了全球贸易的供应链体系,各个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应思考在疫情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供应链安全。

  作者谈到新冠疫情如何在微观层面重构具体行业。首先是社会互动和去致密化。疫情对出行、旅游、酒店、娱乐、零售、航空及汽车行业的影响较大。其次是行为改变。疫情对于零售业的冲击,要低于前述部分行业。因为远程办公成为许多行业企业的选择,这将让疫情前已面临过剩压力的商业地产承受更大压力。第三,疫情有利于广义领域的科技应用与身心健康有关的行业,如银行和保险、汽车、电力等产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