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太保资产余荣权:为保险资金服务新发展格局贡献太保方案

高改芳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保资产”)拟任总经理余荣权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资管行业的生态和监管逻辑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对保险资管机构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太保资产将发挥保险资金在久期和收益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快向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转型。

  余荣权具有超过20年资产管理经验和大资管视野,曾供职华宝信托、华宝兴业基金、国泰基金等机构。2011年年底,时任国泰基金副总经理的余荣权被太保邀请加盟,之后长期担任太保资产常务副总经理。

  太保资产目前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近1.4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保险资管具有独特优势

  余荣权认为,保险资金主要来自投保人缴纳的保费,资金规模普遍较大且具有负债刚性,属于中低风险偏好的资金范畴,在投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绝对收益特征。投资逻辑上,保险资金更偏向于采用大类资产均衡配置的投资思路,在控制组合回撤和波动率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好的长期绝对收益,享受“复利”时间收益。保险资金的稳定性比较好,可以以更长周期的投资思路来进行资产配置和标的选择。

  目前,我国险资投资是按照大类资产比例限制和偿付能力要求的模式进行监管,所以需要在资产比例的监管约束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资本消耗等因素,以此来实现公司收益和利润的既定目标。

  从国内情况看,房地产和基建等传统行业的盈利增长趋于放缓,相关资产品种的供应必然会下降,这给保险资产管理带来较大的配置压力。从机遇来讲,科技、绿色、安全、内需、服务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催生出更多与之相关的新的资产品种供给,其中既有传统股票类资产,也有基础设施、长期股权等新的投资机会。

  余荣权介绍,太保资产跨周期配置的重点在于加强深度风险管理,在久期和收益两个维度上积极进行资产拓展。未来的重点资产配置方向包括: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布局高股息资产和经济转型方向的优质资产,这些是高收益的重要来源;逐步拓展不动产、新型基建项目、REITs等另类投资配置,以此作为长久期资产的有效补充。“与基金、信托等资管机构相比,保险资管多年来始终保持投资正收益。”余荣权认为,这正是保险资管参与大资管竞争的独特优势。

  把握新格局下的配置机遇

  余荣权认为,风险可控而收益较高的高息资产将成为历史。太保将挖掘长久期、高收益资产,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调整另类投资结构。

  太保资产权益投资的配置重点是增加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权益资产。一是增配高股息、业绩稳定的行业龙头组合,长期持有,获得较高的股息收益和稳定业绩增长带来的回报。二是布局科技、绿色、安全、内需等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权益类资产,获取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长期成长带来的收益。

  太保资产另类投资重点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加大新业务、新资产、新品种开发力度,精准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为清洁技术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探索开展企业ABS业务,公募REITs未来有望成为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不动产等投资的重要载体,也是保险资金参与新基建的重要品种选择。

  发力第三方资管业务

  余荣权谈到,太保资产长期坚持服务保险主业和拓展第三方业务“两条腿走路”。

  “目前管理的30%的受托资金来自第三方。”余荣权介绍。太保资产第三方业务的重点是围绕以五大产品线协同形成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布局,持续提升第三方资金规模占比。

  “我们的投资风格是通过既要目标收益、又要相对收益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炼’成的。与公募基金不同,在投研团队的考核上,我们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业绩。太保资产非常关注长期投资价值,考核中也设计了较大比例的长期考核指标。”余荣权说。

  为了确保策略执行,太保资产建立数字化的投资决策系统,对策略执行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策略偏移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自动反馈,风控部门将根据系统提示的偏离情况及时与投资经理沟通。

  此外,太保资产还在行业内较早开展绿色转型和ESG投资实践探索。余荣权介绍,太保资产正逐步对相关ESG投资策略进行产品化,推出了太平洋卓越碳中和、太平洋卓越ESG债券精选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保险资管产品。太保资产在第三方数据基础上构建起涵盖股票和债券的ESG基础指标体系。

  太保资产正在从三大业务线入手推进责任投资业务布局,重点是探索在内部受托业务的投资组合中纳入对绿色低碳与责任投资要求,发掘可持续投资标的,逐步提高投资组合的“绿化”程度;在组合类资管产品的设计和投资策略中纳入绿色低碳因素,成体系地开发符合责任投资标准的ESG资管产品;加大对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链升级项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低碳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强与“绿色保险”业务的协同联动。同时,深化对绿色低碳投资风险的认识,主动管控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