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抓住国产化机遇 瑞华泰欲挑战高性能PI薄膜全球前三

上海证券报

  “我们已经做好跨越式发展的准备,到‘十四五’末,我们的目标是挑战全球前三。”高性能PI薄膜供应商瑞华泰日前正式登陆科创板,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汤昌丹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对公司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广泛应用于5G、半导体、新能源、高铁、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高性能PI薄膜,是严重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发展速度的关键材料。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瑞华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掌握了从配方、工艺到生产装备等完整的高性能PI薄膜制备核心技术,陆续量产多款比肩国际一流大厂的PI薄膜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打破杜邦等国外厂商的市场垄断,跨入全球竞争者的行列。

  “PI薄膜在技术上外国已无法再卡我们‘脖子’,但产能亟需跟上,才能满足我国相关产业的庞大需求。”汤昌丹说,成功募得扩产资金并登陆科创板,让公司有了与海外巨头一决高下的底气。

  打破外企垄断

  “我们上世纪90年代就在研究PI薄膜了,一开始就是奔着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去的,战略规划很明确,就是瞄准进口替代。”汤昌丹告诉记者。

  在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关键基础工业材料取得长足进步,但前沿新材料竞争力尚待提高,高性能PI薄膜就是其中之一。

  被誉为“黄金薄膜”的PI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级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5G、半导体、新能源、高铁、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高性能PI薄膜基本由美国、日本、韩国等公司所垄断。这些公司控制着关键的配方、工艺和装备技术,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瑞华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PI薄膜行业的。在反复实验把技术打通后,瑞华泰承接了国家发改委“1000mm幅宽连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并于2004年到深圳建厂。

  经过数年努力,瑞华泰2010年通过项目验收,突破了国内幅宽1000mm PI薄膜产品连续生产的产业化瓶颈,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陆续开发出电子基材用PI薄膜、耐电晕PI薄膜、高导热石墨膜前驱体PI薄膜、航天航空用MAM产品等系列产品,并实现量产。

  现在,瑞华泰已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成为全球高性能PI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产品销量的全球占比约为6%,并得到包括西门子、庞巴迪、中国中车、艾利丹尼森、德莎、宝力昂尼、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联茂、碳元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客户的认可。

  挑战全球前三

  但是,与赛道内的国际巨头杜邦、钟渊化学、SKPI等相比,瑞华泰的产能规模差距明显,对下游客户的供应能力也严重受限。根据瑞华泰的招股书,杜邦、钟渊化学、SKPI的年产能都在2000吨以上,而瑞华泰2020年产能约为720吨。

  “产能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汤昌丹指出,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除了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坚持自主研发及创新外,扩大产能成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本次IPO募资将全部用于扩充现有产品的产能,加速高性能PI薄膜的国产化。”汤昌丹告诉记者。

  瑞华泰此次IPO计划募集4亿元,全部用于总投资规模高达13亿元的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一期产能建设目标为1600吨。不过,实际只募集了2.69亿元,汤昌丹表示,公司将通过自筹资金解决募投项目资金缺口。

  投资计划若能如期落地,瑞华泰的总产能将扩至2220吨。根据公司测算,新建产能达产后,预计将产生8.32亿元的年营收,是2020年的2.37倍。

  汤昌丹表示,瑞华泰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规划总产能是7000吨,深圳产区的总产能是1000吨,将来若市场有需求,公司最大总产能可以扩大到8000吨。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在全球超越行业‘老三’;未来10年内,我们的目标是跻身全球前二。”汤昌丹说。

  紧抓国产化机遇

  我国正大力发展的5G、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都需要大量使用到PI薄膜。“我们非常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做好了抓住PI 薄膜国产化机遇的准备。”汤昌丹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杜邦、钟渊化学等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但随着越来越多国内上市公司进入PI薄膜行业,国内高性能PI薄膜产业不断发展,国产化趋势日益明显。

  瑞华泰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多品类高性能PI薄膜专业制造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多项产品已与杜邦等国外巨头形成竞争,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当前,瑞华泰已经量产销售的产品主要为热控PI薄膜、电子PI薄膜和电工PI薄膜三大系列。其中,瑞华泰热控PI薄膜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已进入碳元科技等国内知名石墨导热材料制造商的供应链;电子PI薄膜应用于消费电子、5G 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已进入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联茂、日东电工、艾利丹尼森、宝力昂尼、德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在电工PI薄膜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耐电晕PI薄膜,该市场曾被杜邦垄断,瑞华泰的耐电晕PI薄膜成功开发并于2015年通过西门子认证后,在高铁等高端应用领域对杜邦产品形成替代,市场份额不断上升。

  “CPI薄膜的技术难度很高,目前仅有韩国KOLON、日本住友化学等几家日韩企业具备供应能力,我们希望能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为我国折叠屏手机、大尺寸折叠电脑等降低成本实现规模量产出一份力。”汤昌丹说。

  他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在持续增加无色透明PI薄膜、低介电损耗PI薄膜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时保持与下游客户的密切沟通。PI薄膜未来在折叠屏手机、大尺寸折叠电脑等终端应用,有望成为公司高性能PI薄膜新增长极。

  “我们将以上市为新的发展契机,加快产能建设,拓宽PI薄膜的新应用领域及高端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PI薄膜专业供应商之一。”汤昌丹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