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银行理财密集发行摊余成本法产品

王方圆 见习记者 吴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面对前期债券市场调整,银行理财积极应对。近期,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密集推出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以平滑市场波动。业内多次提及的混合估值法产品也悄然面世。

  业内人士认为,估值方法的调整是理财行业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但长期来看,市值法仍将是估值方法的主流,理财行业需要加强投资者服务。

  摊余成本法产品受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7日,已有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公司推出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并向投资者重点推荐。

  以工银理财为例,公司日前推出的“鑫得利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卖点主打“稳进致远”。据介绍,该产品主要投资存款、存单、高等级信用债等期限匹配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风险评级为PR2,业绩比较基准为3.50%-3.70%。

  南银理财近期发行的“鑫逸稳一年19期”也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从投资策略来看,该产品主要采取债券持有到期策略,配置近50%的非标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部分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一位理财公司投资经理表示,此种估值方法能够将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在净值稳定的情况下挖掘更大收益,未来也有望加大发行力度。

  估值方法的调整已受到投资者关注。“我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每日计提收益能让我更有安全感,得知某公司发行摊余成本法的产品之后,我就买了点产品试试水。”一位北京的投资者表示。

  市值法仍是主流

  尽管摊余成本法能够平滑市场波动,但它的使用范围较窄。通常情况下,仅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拥有使用摊余成本法的“特权”。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市场波动一直存在,市值法仍将占据估值方法的主流。

  根据资管新规,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按照摊余成本计量:一是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记者梳理目前各公司推出的产品发现,这些产品封闭期短至95天,长达几年,且投资均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一位国有行旗下理财公司投资经理说,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在建仓期对市场环境的要求较高,也需要投资者具备长期的理财意识。

  “部分银行理财公司推出的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新品,是在监管允许范围内的探索,也是产品端对当前经济市场形势的反应。”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表示。

  投资者教育是关键

  11月以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部分产品面临赎回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行业需要优化投资策略和产品体系,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

  “部分投资者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识别和对净值波动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赎回产品。”周毅钦表示,理财行业需要加强投资者对净值波动、业绩比较基准的认识。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也需要投资者理念的转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如果投资者仍以保本保收益的预期来参与理财,或导致产品估值方法和投资者需求匹配上的错位。

  曾刚表示,从长期来看,留住客户仍需要银行理财公司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注重投资者陪伴教育;注重对产品信息的披露,以及提供投资建议、投后市场波动的必要陪伴与干预、加强与投资者的交流,进而避免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