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六分科技总经理金水祥:聚焦高精度定位服务 助力自动驾驶开花结果

金一丹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万物互联时代,高精度定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测量测绘、智能驾驶、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多个场景,已成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快速发展,自动驾驶功能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更是爆发式增长。六分科技总经理金水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精度定位通过地基/星基增强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可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金水祥表示,传统定位由于多重误差,最多能实现5米-10米精度的定位。“卫星单点定位的精度低,复杂的城市环境误差一般约为10米-30米。自动驾驶对绝对定位需求无法满足,需要通过地基增强系统或星基增强系统来提高定位精度。”

  “高精度定位通过地基/星基增强技术可实现厘米级定位。”金水祥表示,“地基增强采用网络RTK算法,使用差分的方式消除误差的影响,需要通信网络,时延短,精度高。星基增强通过对卫星轨道、钟差、电离层误差等误差的估计、建模,采用向用户提供误差改正参数的方式提高定位精度,覆盖范围广(可以扩展到沙漠等移动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通信时延长,精度低。地基+星基构成‘天地一张网’,提供广域范围内米级、亚米级(星基)与区域范围内厘米级、静态毫米级(地基)高精度时空服务。”

  据金水祥介绍,六分科技专注于提供高精度定位产品服务,基于覆盖全国的地基增强网络,实时接收北斗(BDS)、全球定位系统(GPS)、伽利略(Galileo)、格洛纳斯(GLONASS)和准天顶(QZSS)五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号,通过自主研发的云阁数据解算中心及自研终端RTK算法和融合定位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5系统16频点、全天候、实时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到2021年底,六分科技服务区域进一步扩大,全国高速网覆盖率达100%,站点规模接近3000个。”金水祥说。

  高精度定位模组需求量大

  研究机构HIS Markit预测,2025年全球新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渗透率为46.9%;2030年渗透率将达到93%,其中L3及L4总渗透率可达31%。

  目前自动驾驶获得位置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信号的定位:以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为代表,其他还包括使用WIFI、UWB等信号获取位置信息等技术;环境特征匹配(CAM):基于视觉或激光雷达定位,用观测到的特征和数据库里的语义地图或特征地图进行匹配,得到车辆的位置和姿态;惯性导航系统(INS):依靠惯性传感器获得加速度和角速度信息,通过推算获得当前的位置和方位的定位技术。

  时空定位作为智能驾驶的基础要素,是决定汽车在现实社会中确定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关键数据。金水祥表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必须配备高精度定位模组,随着L3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的增长,高精度定位模组需求量巨大。

  在智能驾驶领域,六分科技与宝马、沃尔沃等车企展开合作,通过Monitor方案实现位置信息接收、坐标数据处理、位置信息输出等功能,使整个系统能够及时、安全、可靠运行。此外,六分科技还与嬴彻科技等多个国内外OEM量产项目签约合作、助力滴滴青桔电单车实现合规使用规范停放。

  金水祥表示:“公司产品解决了国内高精度定位上车的合规性问题;给出了定位与地图信息融合后的置信度信息;完善了高精度定位在车辆安全的整体架构,满足了车规级功能安全要求。”

  应用场景多元

  除了车端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外,高精度定位产品应用市场还包括传统市场中测量测绘、形变监测、智能驾考等,大众市场中共享单车、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以及新兴市场中无人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

  在户外机器人领域,六分科技与智慧农机厂商展开合作,解决传统农机夜间不能作业,需要人力来驾驶运营,工作效率低等痛点。“无人驾驶农机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作业不受光线干扰,可以实现夜间作业,节省人力成本,作业质量较传统农机更高。”金水祥说。

  在无人机领域,无人机产品在农业植保、测量测绘、电力巡检等行业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各行业的作业效率。金水祥表示:“六分科技提供高精度服务,与终端硬件厂商紧密合作,为无人机产品提供实时厘米级定位的能力。”

  六分科技还参与到了工信部以及中国电信北斗相关项目。“随着北斗三期顺利组网完成,国家大力推广北斗在各个行业的应用。”金水祥说,“六分科技与北斗上下游单位、企业密切合作。中国电信作为国内运营商,在5G推广过程中,在车路协同方向上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与5G进行融合,公司也高度参与其中。”

  机构表示,高精度定位市场近年来持续发展,2010-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6%。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年内总出货量超过10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