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2022年恒泰证券中期策略研讨会圆满收官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恒泰证券日前以“恒者行远,泰启新程”为主题举办2022年中期策略研讨会,携手天风证券研究所、主流公募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研团队一起,深入解析和探讨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半年投资策略以及资产配置等话题,为广大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据悉,本次中期策略研讨会历时近9个小时,通过恒泰九点半APP、金玉管家APP,恒泰证券官方微信号、恒泰睿财视频号、恒泰证券微服务视频号、天风国际、中证金牛座APP等近30家平台同步播出,线上总观看量突破百万,获得了投资者和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研讨会上,天风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在《峰回路转:下半年宏观展望和资产配置》主题演讲中,就全球经济走向进行前瞻分析。资产配置方面,他认为,三季度利好集中,是年内最好的投资机会,整体市场情绪修复还有空间,成长股拥挤度回归到中性之上,相对看好金融、地产和家电等价值板块,TMT和医药等成长板块。

    天风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在《牛熊转换三部曲-A股市场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主题演讲中,详细解读了牛熊转换经历三个步骤,同时战略性建议当下是布局医药板块大级别底部时间,判断2022年年底或2023年年初或是科创板和半导体更好的布局阶段。此外,他认为,高景气赛道应等成交额占比回落后再考虑布局,看好军工、猪肉、消费建材等板块。

    新华基金联席权益投资总监栾超在《盈利为锚,把握高成长投资方向》主题演讲中指出,2022年“稳增长”超越“调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工作重心,但以碳中和为代表的成长方向仍然是时代主旋律。看好能源价格高涨受益的风电光伏领域,看好政府投资主导的军工领域,其次也看好渗透率仍在加速的新能源车领域;“稳增长”方向看好投资需求有上行弹性,同时供给受限的基建子行业。

   在《大周期视角下后疫情时期的布局探讨》主题演讲中,庄贤投资总经理王安对资本市场下半年投资策略进行展望。他认为,市场进入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式,即疫情不反复的情况下,市场将持续轮动修复,市场将从短期主义逐渐走向长期主义,长线资金的回归是市场重回健康状态的标志。就三季度而言,围绕业绩兑现度,各个板块内部会陆续分化,在地产继续企稳的过程中,滞涨板块也将对指数有所贡献,同时看好四季度能源板块。

    在《与时间做朋友:股票alpha策略纯超额收益的重要性》主题演讲中,卓识量化合伙人钟笑天同样对国内市场表示乐观。他认为,2021年9月以来受内外部因素影响,A股震荡下跌。从理性角度看,目前A股市场跌出了投资价值。从PE历史分位、PE与国债利率倒数差这些规律看,目前A股已经进入历史级别的建仓区间。

    对于如何稳定投资等方面,不少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心得。

    在《基金经理画像与基金优选》主题演讲中,汇泉基金创始人杨宇分享了如何做好基金投资的方法。由于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万只,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基金画像,才能判断基金经理的alpha能力和风格定位。不同风格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差异较大,但是从长期来看,无论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只要长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都可以获取较好的alpha收益。从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控制回撤的角度,他建议采取基金组合投资的方法,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配置不同风格的基金组合。

   在《量化视角下行业配置和后市研判》主题演讲中,中欧基金量化策略组投资总监曲径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基本面量化方法的不同之处。在曲径看来,传统基本面研究更像聚光灯,优势在于投资深度;基本面量化更像雷达扫描,优势在于投资宽度。同样是基本面逻辑下的投资,基本面量化投资更分散,不集中于单一赛道,力争更小波动;同时,更偏左侧投资,有助于抓住市场中暂时被忽略的投资机会。

   最后,在《大国新周期》圆桌会议专场,围绕宏观与政策、策略与行业趋势等多元维度,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沣京资本投资总监、研究总监陈华良、明世伙伴基金经理黄鹏、卓识基金合伙人钟笑天、华安合鑫研究总监张君孺通过深度对话的形式,分析和展望大国新周期下的波动中的应变与坚守,共同探讨了变局中的投资思考,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主题策略观点碰撞。

    恒泰证券表示,回首过去一年,恒泰证券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各项业务发展持续向好。财富管理转型再提速,公募产品保有规模显著增长,固定收益业务全年利润实现翻番,实现公募托管零突破,资产管理成功打造五大产品体系,科技赋能助力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今年恰逢恒泰证券成立三十周年,恒泰证券早已成长为一家管理规范、业务全面、效益良好的全国性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展望未来,恒泰证券将立足于三十年的发展积淀,始终秉持“诚信、创新、务实、合作”的核心价值观,持续聚焦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以合规为本完善风控体系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深耕多元化业务领域,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