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业内首份“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发布 开源证券2023年春季上市公司见面会暨春季投资策略会召开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中国证券报记者2月8日获悉,开源证券“2023年春季上市公司见面会暨春季投资策略会”当天在厦门召开。作为2023开年业内首场大型上市公司见面会,开源证券邀请了50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出席本次会议,为包括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在内的数百家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组织了上千场次的闭门交流会。会议召开第一天,现场座无虚席,上市公司交流热情高涨。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开源证券

  据悉,开源证券本次会议为期三天,除了组织上市公司见面会之外,还包括总量、量化、消费、周期、制造、硬科技六大主题论坛,开源证券联合上市公司高管、业内专家学者,共同解读当前资本市场热点话题,展望2023年全新投资机遇。同时,作为本次会议的亮点,2月8日上午,开源证券《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正式发布。

  开源证券《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重磅发布

  2月8日,借由会议契机,开源证券《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重磅发布,为业内首份。

  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公司以新三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为战略支点,创新搭建“投行+投资+研究”联动模式,2019年底卖方转型之初,研究所在中小公司研究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也与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不谋而合。北交所设立后,研究所迅速响应,在2022年成立了业内首个北交所研究中心,搭建专业化研究团队,以“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为抓手,加大北交所及新三板企业的研究覆盖力度。《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蓝皮书》的发布,进一步展现了开源证券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开源证券研究所将以研究赋能,为更多优质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

  据介绍,该份蓝皮书全面解读当前国内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的政策成效。蓝皮书指出,随着资本市场政策发力,国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已逐步成型。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以双创板块上市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以主板上市的中型企业为主。对比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长性更好、研发强度更高,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市值与业绩体量更大、盈利能力更强。

  为了助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专精特新”,该份蓝皮书还结合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借鉴海内外经验,给出了详细的政策建议:其一,构建多层次“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体系。提升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形成多层次“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支持体系;其二,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增强资本市场完备性和包容性,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其三,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绿色通道,鼓励各项基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

  宏观经济:全面经济核心增长点在内生性变量上

  2月8日,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展望了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

  何宁表示,展望2023年,从海外市场看,衰退与通胀或将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的两条主线,美、欧两大经济体的经济和货币政策选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国内方面,预计全年GDP增速在5.3%-5.5%左右,核心增长点落在内生性变量上,如消费、地产等。总体看,2023年是复苏年份,宏观环境主要为“经济复苏+政策‘温补’”,重点关注地产和消费领域。

  对于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何宁表示,2023年将会呈现“内外互换,A股反转”的趋势。对资本市场而言,2023年是“反转之年”,随着稳增长措施见效,经济恢复,2023年股或好于债,结构性特征趋显。从政策导向和内生动能来讲,高端先进制造、消费恢复、基建(央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稳增长)等方向将受益。

  策略:有望走出持续性较长的“躁动反攻”行情

  2023年策略投资方面,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弛认为,站在当下,A股满足历届持续性较长的“春季躁动”年份的同性特征,一方面,其基本面在国内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试图提前兑现该年一季度向好的财报预期;另一方面,估值在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下,借风险偏好及剩余流动性回升之力,亦将走出底部明显扩张的态势。同时,对比2021年,既不存在驱动力减弱,也不存在高贴现率背景下的估值约束。

  对于春季配置策略,张弛表示,基于风格投资时钟框架,成长风格或将是市场主线。成长风格不仅受益于流动性及风险偏好的高敏感度,带来估值弹性扩张;而且制造业率先且强劲复苏的逻辑也将对成长风格基本面形成明显支撑。

  具体而言,张弛建议关注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整车)等高端制造领域;重视计算机(信创)、传媒(游戏)、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医药生物、军工等成长扩散逻辑;“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的券商行业;受益于消费场景放开的美容护理及社会服务行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