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20载专注深耕:华宝基金大消费投资呈现体系化优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进入2023年,消费市场回暖。投资者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到这个富含“牛股基因”的长牛板块。

  2023年,华宝基金迎来公司成立20周年。作为国内大消费投资先行者,华宝基金早在2003年就发行成立了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首只消费主题基金——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截至2022年12月31日,近20年总回报高达1358.72%,年化收益率达到14.75%。

  可以说,华宝基金在消费股投资领域积累了20年功力,布局了华宝宝康消费品、华宝品质生活、华宝消费升级、华宝新兴消费等一系列消费主题基金,也把汤慧、薄玉、吴心怡等新一代实力基金经理推至消费投资领域的C位。她们能够敏锐感知新消费市场的潮流走向,多年的投研功力与专注,也成为她们发掘消费牛股的钥匙。

  二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消费市场依然蓬勃生长。消费领域投资,未来风光无限。

  二十年13倍:首只消费主题基金的“鱼虾满仓”

  2003年7月,华宝基金“宝康系列”三箭之一、国内首只行业主题基金——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发行成立,拉开了国内单一公募基金产品专精于“消费赛道投资”的序幕。

  在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面世之前,国内市场上尚无“消费主题”的公募基金产品;而在此之后,消费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2月28日,全市场已有超130只消费主题基金,囊括主动与被动、国内与海外市场等各种类型。

  消费赛道的“长牛效应”,或许是每一位投资者心照不宣的“秘密”。消费股涵盖范围极广,“衣食住行”皆消费,坐拥着白酒、调味品、家电等众多刚需子行业,消费赛道向来牛股辈出。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在这一“鱼多的池塘”里垂捕近20载,如今已是鱼虾满仓。

  据2022年基金四季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总回报高达1358.72%,年化收益率达到14.7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公募基金业发展至今已25年,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场仅有20只公募基金产品自成立以来斩获超1300%的正收益,俗称“十三倍基”,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就是其中一员。

  新旗手出征:华宝消费军团三大女将

  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240001)精彩二十年的背后,是前后四位基金经理的“默契接棒”与“品质传承”。如今,这根接力棒交到了消费女将汤慧手中。

  作为市场稀缺的“十三倍基”的基金经理,这份“信托责任”之重,无需多言。汤慧有着13年证券从业经验,3年多的投资管理经验。2010年至2015年,尚在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汤慧就已经是新财富前三策略团队的核心成员了,尤为擅长自上而下从经济周期、宏观环境和行业比较方向,筛选出大消费行业极具投资性价比的细分板块和个股。

  如今,在华宝基金投研团队内部的“传帮带”下,公司权益投资优秀新人持续涌现,其中,除汤慧外,华宝基金大消费团队还包括薄玉、吴心怡两位女将,她们均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专注于寻找中长期竞争格局好,壁垒高且成长性好的优秀公司,所管基金产品因各自长板与能力圈不同,有着各自的独特定位和特色。

  薄玉也深耕消费品研究多年,擅长见微知著,在产业链研究深度和个股理解方面非常出色。其管理的华宝消费升级、华宝品质生活两只基金,对标内地消费指数,致力于在消费领域长期获得超额收益。

  吴心怡作为消费领域的年轻基金经理,在新兴消费领域和具备高成长性的消费板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吴心怡管理的华宝新兴消费基金,投资于A股与港股的消费品公司,着眼于寻找A+H股中能够获得长期回报的优质消费企业。

  下一个二十年:见证消费生生不息

  从发行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首只消费主题基金——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至今,华宝基金在大消费投资领域,已精耕二十载,目前已经形成了横跨国内国外市场、兼具主动被动投资的“立体化”产品布局,短期、中期、长期业绩均可圈可点,显露峥嵘。

  宏观研判、洞悉行业、精选个股,是公募基金权益投资实力选手华宝基金潜心构建的“投研三大法宝”,在经久不衰的消费股投资赛道上,华宝基金二十年的功力,正迎来厚积薄发。

  消费市场逐渐复苏,估值一度被明显压制的A股消费板块,近期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从长远看,中国消费领域既有传统产品升级、渠道下沉的机遇,也有新型消费低渗透率高成长的景气机会。未来的消费环境日新月异,新兴消费赛道是一座不断涌现新模式、新渠道、新品牌的“投资富矿”,必将催生出许许多多的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银河证券、Wind,数据截至2022.12.31。华宝宝康消费品成立于2003.7.15,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20%,基金自2018年至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11.53%(-19.28%)、42.11%(29.52%)、58.12%(22.46%)、-2.64%(-2.94%)、-11.82%(-16.91%)。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栾杰(2003.7.15-2007.9.6)、王孝德(2007.4.12-2008.4.24)、闫旭(2008.4.25-2010.7.20)、刘自强(2010.6.26-2012.1.18)、胡戈游(2011.2.11-2021.12.29)、汤慧(2021.12.30至今)。汤慧现任的其他同类混合型基金包括:华宝成长策略、华宝宝康灵活、华宝新兴消费。华宝成长策略成立于2020.5.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成长指数收益率*6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0%+恒生指数收益率*5%,基金2021年至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29.10(-2.79%)、-18.51%(-18.01%)。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48.58%(-0.87%)。华宝成长策略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汤慧(2020.5.9至今)、光磊(2020.5.9-2021.5.21)。华宝宝康灵活成立于2003-07-15,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65%+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5%,基金自2018年至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19.55%(-4.52%)、46.37%(15.24%)、55.69%(11.54%)、14.50%(1.84%)、-12.22%(-5.77%)。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1027.26%(175.26%)。华宝宝康灵活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余荣权(2003.7.15-2004.5.17)、魏东(2004.5.18- 2009.5.26)、胡戈游(2009.5.27- 2010.6.25)、牟旭东(2010.1.22- 2012.1.18)、郭鹏飞(2010.6-26- 2015.4.8)、胡戈游(2013.7.25- 2015.12.15)、季鹏(2013.8.27- 2021.1.3)、汤慧(2021.1.4至今)。

  华宝新兴消费A成立于2021-03-18,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5%+中证综合债指数收益率*30%+恒生指数收益率*15%,基金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15.56(-11.89%)。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17.18%(-12.94%)。华宝新兴消费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胡戈游(2021.3.18-2021.12.29)、汤慧(2021.12.30至今)、吴心怡(2021.12.30至今)。

  华宝消费升级成立于2019-06-19,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30%+恒生指数收益率*15%,基金2020年至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70.72%(15.58%)、-8.29%(-3.44%)、-20.03%(-13.17%)。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及其业绩比较基准的增长率分别为:38.94%(4.34%)。华宝消费升级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光磊(2019.6.19-2020.7.29)、汤慧(2019.9.5-2022.10.18)、薄玉(2021.8.31至今)。薄玉目前还管理着华宝品质生活股票型基金(2022.10.19至今)。华宝品质生活基金的历任基金经理为胡戈游(2015.1.21-2018.11.12)、光磊(2015.4.9- 2021.4.9)、汤慧(2021.4.10- 2022.10.18)、薄玉(2022.10.19至今)。

  风险提示:上述产品由华宝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上述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上述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CIS)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