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破净”
央企市值管理压力大
统计显示,目前283家央企上市公司中,“破净”公司数达到23家,占比达到8.13%。“破净”公司中钢铁公司居多,包括鞍钢股份、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
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已经成为考核指标之一。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应不低于每股净资产。在“破净”压力下,这些公司为完成考核任务不得不选择采取措施,让股价回升至每股净资产值以上。截至12月5日,A股已宣布回购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达12家,多为“破净”公司。
宝钢股份今年8月28日推出回购计划,拟以不超过5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50亿元。目前,宝钢股份已耗资18.1亿元回购了3.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
如果央企上市公司股价“破净”,同时,公司又有再融资需求,让股价回升至每股净资产值以上就更为迫切了。
以武钢股份为例,公司11月27日公布定向增发预案,拟增发不超过42亿股,募资150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武钢集团旗下铁矿石资产。公告称,本次发行价格不能低于发行前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3.51元。武钢股份停牌前的收盘价为2.43元/股。为了让股价既能够高于每股净资产,又能为战略投资者所接受,武钢集团随后宣布了最高达20亿元的增持计划。
从市场表现看,回购确能够短期内支撑起上市公司股价。武钢股份宣布增持计划后,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近10%。宝钢股份8月28日公告回购计划,当日公司股价就强势涨停。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宣布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宣布回购计划的公司多达12家,但除宝钢股份外,还鲜见央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对此,深康佳A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购A股流程非常麻烦。回购股份进行注销涉及股本减少,不仅需要履行公告披露义务,得到股东大会批准,并且还要召开债权人会议,实施完毕之后再去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变更。”
一家公司董秘介绍称,对于央企来说,利用现金进行回购不存在资金方面的困难,但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却非常繁琐。从公告回购计划到获得股东大会批准,这个周期大概需要约一个月。与此同时,债权人申报自通知之日起,还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与之相比,通过大股东增持的方式进行干预,更符合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稳定的实际。
次新股频破发
“大小非”减持忙套现
相比于产业资本进场抄底增持股票来力避上市公司股价“破净”,面对新股和次新股今年以来的大范围破发,“大小非”则选择了减持套现。
佰利联便是解禁期刚过即遭到“小非”减持。截至2012年8月9日,公司遭股东上海昆吾九鼎投资发展中心(有限合伙)的减持,昆吾九鼎共计减持256万股,占公司流通股股份的2.29%。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昆吾九鼎持有佰利联58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19%。佰利联于2011年7月15日首发上市,这也意味着昆吾九鼎在公司限售股刚解禁就开始减持。
去年7月佰利联以55元/股的价格IPO,但是截至今年12月4日,公司复权后的股价为34.79元,已跌破发行价。佰利联今年以来市值更是缩水63.68%,下跌幅度仅次于亿晶科技、大立科技和梦洁家纺。
去年同期登陆创业板的冠昊生物同样在上市周年后即遭到“小非”和公司高管的减持。今年7月6日,“小非”解禁当天,上海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即减持公司股份250万股,套现金额达8593万元。7月20日,科星创业再次减持公司股份250万股,占其所持有的总股份数的55.8%。
上市周年后的冠昊生物目前已经遭到“小非”和公司高管的21次减持,减持股份数累计达到1326.33万股,减持市值达3.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