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问
为什么不是同批次产品?
据昨日茅台公布的三份来自不同机构的报告,文件显示部分茅台酒被检出含微量塑化剂DEHP,但含量低于卫生部标准,另外多种塑化剂未检出。记者注意到,茅台送检的产品为2012年7月到11月间生产,而“水晶皇”送检的是2012年5月的产品,并不是同一批次产品。
茅台在技术改造前生产的产品是否经过检测、是否含塑化剂,公告中未说明。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今年上半年,仁怀市政府强制要求,茅台镇包括茅台集团在内,取缔所有酒类生产过程中的塑料制品,包括接酒桶、塑料软管、塑料薄膜等。昨日,有网友表示,5月可能没整改完,7月以后的产品都好了。
白酒专家铁犁表示,这次事件之后,我认为有关方面会完善相应的监管标准及手段,很多事情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发生了之后相关部门就应该及时跟进完善相应标准政策。更多的白酒品牌被拿去送检,如果目的纯粹,这会促进白酒行业的发展,但我们反对故意搞乱行业的行为。相信近期出现在白酒行业的一些事情只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这些事情并不会影响白酒行业的整体发展。
若送检信息虚假是否担责?
在此前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事件曝光后,中国酒业协会曾发布声明称,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而从消费者公布的茅台送检结果来看,这一指标并不低。
今年11月29日,“水晶皇”表示,“下午到香港的茅台酒专卖店买了一瓶53度飞天(200ml,价格为1780元,出厂日期是2012-05-11),立马将酒送到检验中心,再把检测费用付了,接下的事,就是等待结果。结果要7个工作日,才能知道。”此消息发布后第一个交易日,9只白酒类个股跌幅超过9%,5只白酒股跌停。白酒股市值损失478亿元,其中茅台和五粮液市值蒸发过百亿元。
12月6日,认证为中国经营报记者的“崔文官”发布微博称,“茅台在香港的检测结果出来了,含量在0.5mg/L,超过其他行业标准的0.3mg/L的水平。”博文一出,茅台股价随之大跌。“崔文官”随后表示消息不实,并表示歉意。
有业内人士认为,个人送检公布结果的同时,也需要将送检具体产品、送检渠道、送检机构这些信息进行一一的公布,否则可信性将大打折扣,并让人去质疑他的送检动机。特别是将信息放出后并受到极大的关注后,又不进行透明的流程公布,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是否在进行有意地炒作。如果是发布虚假信息,而给白酒股造成损失或将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