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锦泓集团副总裁陶为民:拓展服装电商业务 深挖品牌IP价值

金一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线下服装零售业遭到巨大冲击。锦泓集团副总裁陶为民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在疫情期间积极开拓线上零售业务,业绩实现较大改善。目前,公司收购的韩国服装品牌TEENIE WEENIE已完成整合,未来公司将大力挖掘品牌IP价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线上业务快速增长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应对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

  陶为民: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门店基本都被关停,收入下降了20%多。对我们最严峻的考验是现金流压力,店铺关停但还需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费用。与此同时,前期并购贷款还需要偿还利息,当时压力很大。

  但公司转型速度很快,疫情期间推动了线上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原来,我们更多的依靠传统电商平台,如天猫、唯品会等。疫情期间,我们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通过私域流量导入,进行线上销售。此外,公司还与短视频平台进行合作,利用头部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线上销售收入占比从20%提升到33%。线上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拓展线上零售业务?

  陶为民:在时装网络营销中,锦泓算是后起之秀,但在短短一年内,屡次发力新媒体平台营销,加速了销量的增长。如锦泓集团旗下中高端休闲服饰品牌TEENIE WEENIE与李佳琦和薇娅等头部主播合作进行直播带货,在圣诞节期间推出“来个熊抱吧”主题推广活动。该活动在抖音微博等平台浏览量超过5800万,点赞量近百万。在天猫年货节直播中,TEENIE WEENIE童装1万件半小时内售罄,位列天猫卫衣类目第一名,天猫店铺行业排名第三名。

  锦泓时装在网络营销上的布局十分精准,公司贴近市场潮流动态,通过与知名主播及流行的在线平台,实现宣传及销售的一系列联动,加深锦泓时装的品牌形象。2021年春节期间(2月10日-2月17日),TEENIE WEENIE品牌在抖音平台的“直播电商春节带货TOP10”榜单中排名第一。

  多方位开发IP价值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要收购韩国品牌TEENIE WEENIE?

  陶为民:公司创始人一直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高质量国际化品牌,收购韩国知名品牌TEENIE WEENIE主要看重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品牌IP价值。自2017年收购TEENIE WEENIE以来,公司一直在与该品牌进行磨合、调整,目前已基本完成对TEENIE WEENIE的整合以及管理团队的调整,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明显提升。

  针对TEENIE WEENIE,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回归学院风,重点突出其本身的品牌优势,并加强营销,强化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突出品牌卡通IP形象,最大化挖掘IP形象背后的商业价值,牢牢抓住这个IP的死忠粉。此外,集团还在不断加大设计团队研发投入,为品牌注入新鲜元素。

  中国证券报:公司对旗下多个服装品牌如何定位?

  陶为民:公司现有的三大品牌元先、VGRASS、TEENIE WEENIE分别覆盖奢侈品、高端女装和中高端服饰产品线,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立体品牌矩阵布局。各品牌以事业部形式独立运营并协同发展,在保持独立经营的同时,又形成了相互协调与共享的良性竞争的生态圈,共同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

  多品牌模式有助于公司扩大目标消费群体的范围,满足消费群体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黏性;同时又能丰富公司品牌文化、提高公司品牌影响力。多品牌模式使公司在国内外服装市场上不断将产品竞争转化为品牌竞争,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从而增强公司持续盈利和抗风险能力。

  现金流情况改善

  中国证券报:公司如何应对业绩亏损及债务问题?

  陶为民:2020年,尽管疫情对服装零售行业冲击较大,但公司各业务板块外拓市场,内严管控,各项生产经营工作比较平稳。公司一方面大力推进线上渠道转型,另一方面采取了严格的节约支出措施。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催收和存货处理力度,并根据销售预测严格控制采购规模等经营支出。公司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过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04.32%。

  据公司已公告的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金额大约在5.94亿元至7.8亿元之间。业绩亏损主要是由于对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造成,但公司经营的基本面良好,若剔除商誉减值等因素,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65万元至9254万元。关于公司的商誉,主要是由于2017年公司收购TEENIE WEENIE品牌与业务资产所形成。2020年计提商誉减值确实会对公司当期和当年的净利润、净资产等财务数据产生重大影响,但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的现金流、生产经营业务等无不利影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