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创意信息总经理何文江:持续聚焦大数据和数据库业务

康曦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信创产业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我们搭建了底层全栈国产化产品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创意信息总经理何文江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创意信息形成了以大数据、数据库及5G三大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可控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于政府、能源、通信、交通、金融等领域。“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大数据和数据库业务,完善产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带动公司业绩迈上新台阶。”

  全面推广数据库业务

  “创意信息扎根成都,多年来打造了从技术到产品的综合能力,是成都IT产业龙头企业。基础软件方面,创意信息拥有国产化的万里数据库和拓林思操作系统,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把产品和技术能力转变成真正的业务。”何文江告诉记者。

  数据库业务与大数据业务形成双轮驱动,共同推动创意信息可持续健康发展。数据库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国计民生和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数据库国产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几年,国产化数据库更多是处于试运行阶段,现在已经具备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的基础。”何文江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政府公文、涉密等关键领域数据库的国产化工作已基本完成。

  创意信息旗下万里数据库自2010年起就开始自主研发分布式数据库,掌控了底层核心代码,打造一站式数据库产品与解决方案。目前,万里数据库已成功跻身国产数据库排行前列,并成功应用于金融、运营商、能源、政府部门、交通等领域超500个业务场景。

  “数据是客户的核心资源。经过前期稳定试运行,我们与客户建立了信赖关系。”何文江说,“今年我们会大面积推广数据库业务,具体经营成果会体现在2023年。2年至3年后,数据库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主业的另一大支撑点。”

  何文江坦诚:“国产数据库已从原来的‘可用’向‘易用’阶段发展,但是要满足客户更高层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国产数据库产品需要应用场景,需要真实业务系统的磨练,才能不断优化和提高。”

  优化大数据产品结构

  “大数据是创意信息的成熟业务,2021年该业务实现收入7.02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大数据产品的盈利能力。”何文江说。

  大数据技术和应用正逐步成为基础性战略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要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创意信息的大数据业务聚焦能源和政务两大优势领域。“能源领域聚焦数据中台和智慧变电站的综合大数据解决方案,政务领域可以梳理为新型智慧城市和社会治理等业务体系。”何文江称。

  创意信息与行业龙头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目前,公司已与华为、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公司还与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自主可控数字底座产业生态合作协议》。

  “5G、大数据以及数据库等领域都需要建立产业生态,客户的需求不再是单一产品,而是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硬件。单家公司难以在每个领域都做到最好,所以要合作。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地做项目,而是超前对市场的投入。”何文江说。

  对于如何拓展业务,何文江表示,2022年公司将全面参与在成都落地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建设,同时支持阿里打造西南区域创新能力中心,推动大数据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紧跟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新能源消纳、精准负控、有序用电、综合能源服务、现货交易等新型电力系统应用,融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落地一批高质量、高价值、高实用的能源大数据应用场景。

  保持5G技术领先地位

  创意信息一直关注5G最新技术。“5G领域是公司着眼未来发展的布局。”何文江说。

  5G赋能工业互联网方面,我国已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00个,覆盖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领域。

  2018年3月,创意信息成立了创智联恒,专注于5G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布局新一代智能网络通信。创智联恒以自研5G物理层技术为核心,全面布局“端”——5G智能工业网关,“管”——5G小基站,“边”——MEC和核心网系列产品,同时打造面向垂直行业的5G应用解决方案。

  创意信息聚焦5G领域的行业专网业务。何文江说:“公网主要是运营商以及中兴、华为等企业的市场,我们则聚焦行业专网,或者在一些特殊的工业应用场景推出我们的5G解决方案。比如,在光伏领域,我们为某太阳能5G智能工厂推出了基于5G的智能小车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在智能工厂领域的业务突破。”同时,创意信息的5G业务不断深入到电力、水务等行业。

  “希望公司能成为5G核心技术和行业专网龙头企业。”何文江说,“未来公司将强化5G技术优势,重点跟踪专网市场,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