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券业增长可持续

朱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看来,股市已经进入反转并且站在中长期发展的起点上,未来券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看好。

  告别资本市场低迷时代

  他表示,这几天股市的上涨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宏观政策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10多年来,宏观经济基本面在逐步发生改变,高层多次强调要改变中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这一提法说了大概有15年的时间。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开始逐渐发挥作用,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各种措施来扩大直接融资,通过各种措施来降低间接融资比例。这是最近行情爆发的宏观经济背景。

  二是从中观和微观面看,国内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偏好发生变化。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富有人群和老百姓大宗资产配置主要是房地产。中国家庭的配置中房地产大约占60%-70%,剩下是银行存款和少量的有价证券。这种状况历时十几年,但从2012年开始,中国老百姓配置资产的偏好已经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配置逐渐上升,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券商理财产品等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比例逐渐上升。这一轮行情也是中国老百姓财富表现形式和资产偏好上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是沪港通的开启。“沪港通”的政策将极大地改变中国人的投资行为及促进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就是说2600多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只要几十家、不到一百家上涨,就足以使股市出现波澜壮阔的上涨。现在每天四五千亿以上的成交量,大盘出现急速上涨,这是在沪港通的引领下中国老百姓投资和资本市场趋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正是因为这三股因素的活力,促成了当前资本市场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行情。

  市场行情能否持续,下一步的变化趋势是什么?王开国认为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

  第一、随着沪港通的推出,中国资本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整个资本市场会不会并入摩根士丹利全球新兴市场指数?有研究人员估计,A股如果纳入MSCI指数,仅新兴市场指数基金配置将会带来3000多亿元的新增资金。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将促使资本市场产生巨大的业态改变。

  第二、未来房地产市场与地方融资平台会是什么样的演化趋势?如果房地产投资与地方融资平台得到极大的遏制,则将会有更多的财富转向证券市场;投资者可能会抛售房地产,变现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第三、中国经济相对全球经济是不是仍将高速增长?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资本市场也开放情况下,全球机构资金的市场配置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量。过去资本市场没放开,即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无法吸纳境外资金;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取决于国内投资者的资金状况和投资行为;但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国内资本市场的波动不仅仅取决于国内投资者的资金状况、投资行为,也要从全球视野考量全球投资者的行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上述三个因素都向好的方向转换,所以行情现在确实是彻底的反转,彻底地告别了资本市场低迷的时代。

  券商业绩增长可持续

  王开国表示,在未来5年内券商行业具有增长的可持续性。

  大牛市来了,比别人先得益;熊市来了,比别人先亏损,这是券商股的特征。他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未来中国如果推行注册制,一年内能上市公司就可能达千家,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可想象的。二是从经纪业务角度来说,尽管佣金率在下调,但是中国人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和热情前所未有,大量的人还没有参与到资本市场,国外投资者大量的还没有参与到A股市场。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来说,券商的增长也是可持续的。三是从资本市场投资角度来说,券商的投资分为一级市场投资、股票投资和固定收益各种有价证券投资,以及另类投资及各种项目投资、PE投资和产业资本投资。因为券商的资本非常雄厚,在二级市场无论是股票类还是固定收益类,还是另类投资均有很强的优势,尤其是大型券商。四是从资产管理业务来看,随着市场的反转,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将出现急速的上涨,资产管理又分为共同基金、财富管理和另类资产管理。这三大块券商的盈利增长是可持续的。五是资本市场的开放也给券商增添了新的客户和利润增长点。六是券商负债通道已经打开,具备了杠杆率提升的条件。现在的券商可以发行公司债、收益凭证、次级债、资本混合债、短期融资债,券商的负债渠道已经打开。最后一点,预期将要进行的《证券法》修改,券商的各项功能将得到基本完善。包括投资功能、负债功能、托管功能、交易功能等,预计券商的整个功能将会在新修改的《证券法》中得到完善。

  当然,券商板块也存在风险,券商行业的波动率比任何行业都要高。因此,这是波动给量化投资者、套利投资者带来一个很好的投资平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