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攻守兼备 “固收+”产品热卖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A股市场震荡回调,基金发行市场降温,不少权益类基金产品延期募集。然而,“固收+”产品却热卖,让投资者眼前一亮。相关“固收+”产品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收+”投资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控制回撤,保持攻守兼备。从长期来看,“固收+”产品适用于稳健型投资者,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大。

  进入发展快车道

  春节之后的一个月以来,A股市场进入调整期,核心资产遭受重挫,交易量下降,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大不如前。3月以来已经有不少权益类产品发布延期募集公告。

  然而,在“倒春寒”之中,却出现了逆流而上的基金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第三方渠道获悉,由南方基金打造、北京银行主代销的“固收+”基金产品——南方宝顺混合基金首募规模已超60亿元,并于上周五(3月19日)结束募集。在当前行情下,对于阶段性遇冷的基金销售市场,算是一个不小的提振。

  此前,中欧融益一年持有期基金于3月1日发行,3月2日提前结束募集,募集金额超过21亿元。

  “固收+”产品在2021年已然进入发展快车道。Wind数据显示,2021年前两个月成立的“固收+”新品共计达56只(A/C份额合并计算),募集总规模达到1389.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5.58亿元增加了近4倍。

  业内人士指出,“固收+”产品获得大额募集,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是个别现象。第一,从需求层面来看,过去两年股票市场涨幅较大,春节后出现调整,不少投资者开始寻找更稳健的产品。

  第二,从供给层面来看,不少头部基金公司与固收优势较强的基金公司,实际上已经从2020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布局“固收+”产品。去年由于疫情影响,流动性相对宽松,使得债市稳健特色表现得并不明显,而如今这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相关公告,当前包括南方、博时、鹏华、长城、中欧、海富通基金等在内的不少基金公司,都正在或准备发行“固收+”产品。

  长期市场潜力大

  相关“固收+”产品基金经理表示,“固收+”投资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控制回撤,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从长期来看,“固收+”产品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博时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卓若伟表示,一款投资体验较好的“固收+”产品,可能应当具备回撤幅度可控、中长期能够实现基金资产稳健增值的目标。为此,基金经理至少需要熟悉和掌握权益和固收大类资产的运行规律,通过对大类资产配置的灵活调整,回避权益或固收趋势向下的过程。在收益确定性较高的时候,积极提升权益或固收配置,从而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

  长城基金多元资产投资部总经理马强表示,从“固收+”产品火爆的原因来看,向下控制回撤风险是该类产品的核心诉求之一。因此在管理“固收+”产品时,首先应注重控制产品的最大回撤,降低产品的收益率波动;其次要尽可能多元化产品的收益来源,提高投资策略的市场适应性,全天候应对各类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最后,通过对产品端设计,帮助投资者降低因追涨杀跌和频繁申赎给收益带来的波动,更长期锁定收益。

  马强指出,一直以来,我国居民对收益预期较平稳的银行理财产品需求相当旺盛,随着银行理财打破刚兑、向净值化转型,预期收益型产品消失,客户对风险适中、净值表现平稳、波动较小的产品需求非常迫切。而“固收+”产品在风险收益谱系中是比较接近这一需求的一类产品。在市场普遍降低对今年股票市场收益预期的背景下,预计“固收+”产品有望迎来更多机会。

  卓若伟表示,就当前市场环境而言,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导致权益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权益市场已经进入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的阶段。由于国内经济处在偏强劲的复苏阶段,权益市场不乏新的投资机会。对于“固收+”产品,一方面可以适度提升中短久期、信用资质较高的信用债配置,以获取相对稳健的票息收益,降低净值的波动幅度。另一方面,权益仓位应保持灵活度,提升获取绝对收益的概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