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资银行QDII五年业绩盘点:完胜基金排头兵

丁超理财观察

  “回本”之路样本

  倘若进一步深究会发现,这些更接近盈亏平衡点的中资银行系QDII基金,其实并不是侥幸躲过2008年全球危机的幸运儿,而是经过海外市场几度风雨洗练。

  统计数据显示,与基金QDII产品类似,上述银行QDII产品中的大多数在2008年也曾遭遇净值腰斩的状况,不同的是,在市场最底部时后者没有效法基金QDII产品大举减仓,从而得以在随后的2009年和2010年中,不少产品净值都曾重回一元以上,只是2011年的欧债危机导致部分产品净值重新出现亏损。

  以中银新兴市场为例,该基金在2008年11月21日净值曾下跌至0.5077元,但是2010年11月9日,该基金净值曾经上涨到1.017元,以近一倍的净值涨幅一度挽回了先前近50%的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由中国银行自行管理(没有固定期限),主要投资于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中银新兴市场2007年底的投资报告表示,产品成立的10月30日,全球股市正处于历史最高位。当时,全球股市已经走出8月中旬次贷危机阴影,受到9月18日美联储大幅减息的刺激,全球股市都处于亢奋状态,恒生指数10月30日创下31958点历史高点,全球新兴市场指数也于当日创下1331.97的历史高点。

  投资管理人认为当时的全球新兴市场股市已经处于非理性状态,市场将很快出现调整,选择“等待时机,分步建仓”投资策略,从10月底到11月中,市场快速大幅下跌时,投资组合基本保持按兵不动,直到11月中下旬,市场已经从高位下跌近15%后,开始加速建仓。

  到2007年底中银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仓位达到了20.27%,债券仓位16.50%。这样虽然没有赶在最高点建仓,但是之后的经济危机显然是超出投资管理人预期的,以至于净值还是出现了大幅下跌。

  2009年市场回暖,中银新兴市场一季度末股票基金的仓位达到了67.59%,债券仓位20.23%。投资的基金主要是首域中国增长基金、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和邓普顿新兴四强基金分别占23.67%、23.53%和20.40%。

  从具体的投资上来看,中银新兴市场的管理人运作的相当主动。投资管理人在2009年的中期报告中详细的解释了上半年的操作:1月份抓住市场月初继续上冲的机会,大量减持股票基金,在2底月3月初市场开始有反转迹象时,大举加仓,5月再次加仓,6月中旬市场有短期见顶迹象后减持部分股票基金。2008年12月底、2009年1-6月底股票基金比例分别为63.38%、39.67%、50.63%、67.59%、67.93%、74.89%和61.84%。

  从仓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投资管理人几乎是在不停地根据市场的行情调整股票基金的仓位。2009年6月30日,中银新兴市场的净值达到了0.7484元,到2009年年底净值更达到了0.8788元。

  2010年前三季度,摩根士丹利全球股票指数下跌0.92%,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涨幅却达到了8.7%,中银新兴市场再接再厉,最终在当年的11月5日净值重回了1元以上。

  不过,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逐渐加剧,也让全球市场开始新一轮的下跌,中银新兴市场未能幸免于难,到2010年底净值只有0.9637元。

  更为可惜的是,在这次的短暂回本之后,新兴市场的行情一直伐善课程,中银新兴市场的值也就没有再次回本的机会。到2011年底,中银新兴市场净值回落至0.8198元,全年下跌接近15%,但同期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下跌20.41%,金砖四国指数更大幅下跌24.85%。

  2012年,中银新兴市场基金收益达13.43%。投资管理人在上半年报告中表示,在一季度市场盲目乐观时,逢高出售获利;二季度欧债危机缓解、市场显现筑底迹象时,再逢低购买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国际股票基金。截至6月30日,股票基金占总资产比例为79.6%。

  投资管理人特别强调,在集体决策的基础上,中银新兴市场在3月份抓住有利的市场时机,将产品以前在人民币大幅升值阶段叙做的美元空头Hedge头寸逐渐Neutral购回,获得了八百万万人民币的交易利润,同时为人民币双向波动提前做好了准备。

  中银稳健增长的历史业绩则更为出色,这款2007年4月成立的产品赶上了当年牛市的尾巴一度净值上升到1.3597元,但是次贷危机到来之后净值就快速下跌,最低曾跌到0.6255元,而目前的净值只和中银新兴市场相当。

  中银稳健成长和中银新兴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投资的股票型基金。前者主要以中国企业股票(H股)、中资企业股票(红筹股)及香港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资产总值在2亿美元以上的开放式股票基金。主要是富达中国焦点基金和东方汇理大中华基金。后者除此之外还可以投资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资产总值在2亿美元以上的,在香港证券监管机构注册的开放式股票基金。

  资料显示,中银新兴市场和中银稳健成长的具体投资运作都是由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承担。主要人员为刘志丹,是泰国曼谷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4年7月加入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先后从事外汇交易、贵金属交易、货币市场交易、衍生产品交易、外币债券投资;2000年-2004年外派曼谷分行任资金部经理,负责分行资金交易、投资、资产负债管理;2004年-2005年任总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全球营销首席交易员;2005年-2008年外派香港分行任首席交易员,负责管理等值40亿美元的全辖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的债券投资;现任中国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代客模块高级产品经理。

上一页12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