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景顺长城基金黎海威:中国ESG投资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余世鹏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量化及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黎海威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中国在ESG信息披露、底层数据等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积累,市场对ESG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从投资效果来看,ESG类因子在量化基金平均持仓周期中产生的正贡献也比较稳定。未来,他和团队将会采用量化方式参与ESG投资。

  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黎海威拥有19年海内外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美国穆迪、贝莱德、香港海通国际,2012年8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截至目前,他已在量化投资一线奋战了近20年,也一路见证中国量化投资的萌芽、成长、成熟。他表示,ESG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量化投资领域会与ESG进行越来越紧密地结合。拟由黎海威管理的景顺长城ESG量化基金于近期发行,6月1日该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据黎海威介绍,他早在2018年就有了发行ESG量化基金的想法。黎海威表示,中国大众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和个人生活幸福感,这也会映射到资本市场上来。“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不再是股价唯一的驱动因素,还包括公司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员工福利等领域的履行。”

  黎海威分析,目前在中国的ESG领域里,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方向的因子超额收益更为明显,环境友好(E)的因素则相对较为平淡。这可能是因为前两者因子在目前市场重视的股价评估体系中权重较高。另外,从因子表现的周期来看,结合当前量化基金平均三到六个月的持仓周期,ESG类因子在这个周期中产生的正贡献也比较稳定。所以,ESG因子和公募量化基金的持仓周期比较容易形成互补。

  但ESG量化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大量“基础设施”。黎海威举例,国内ESG量化投资的成熟,需要普遍的ESG信息披露,以及足够稳定、可靠、高精度的ESG底层数据,还有对ESG理念和评判标准相对一致的认知。最近两年,这些基础设施快速完善。黎海威称,仅ESG数据目前已至少有200多家数据提供商;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信息披露近年也从纯自愿向半强制转化。

  “加减法”提升投资质量

  为探索ESG投资在国内的运用,据黎海威介绍,景顺长城基金建立了专门的ESG研究小组,目前已建立较完善的投资流程和模型。此外,景顺长城的外方股东景顺集团在ESG投资领域也具有较丰富的研究。

  黎海威表示,目前全球ESG投资的主流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做“减法”。即通过负面清单来排除一些标的,或降低量化权重。另一个是做“加法”。把符合ESG标准的公司权重提升上来,打分越高,权重越高。而景顺长城基金的做法,则是兼容“加法”和“减法”,既有排除也有加权,以进一步提升ESG量化投资质量。

  “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环境。我们会从排除法角度,把定期的监管处分名单、环保、舆情、公司治理风险事件等纳入考察。这不仅是出于坚持投资理念的需要,同时也有业绩正贡献的诉求。此外,在景顺长城基金的多因子投资框架下,我们也找到了许多ESG方面的因子,诸如知识产权、高管激励等,通过对这部分因子的超配,也能起到贯彻ESG理念的效果。”黎海威说。谈及景顺长城ESG量化股票基金,黎海威说道,该基金以沪深300ESG指数为业绩比较基准,兼顾国际ESG主题投资中常用的正面筛选和负面筛选策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