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多方合力降风险、提质量 沪市公司风险化解持续推进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近年来,上交所持续推动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沪市主板风险公司家数、高比例质押公司家数较高峰期已分别下降约六成、七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沪市风险化解工作要持续取得实质性成效,需要汇集和激发资本市场参与各方的力量,一方面,上市公司需攻坚克难,主动承担风险化解的主体责任,积极响应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另一方面,证监会、上交所、地方政府、市场机构各方发挥合力,持续引导沪市公司平稳有序化解风险,形成更多路径多元的风险化解样本。

  沪市风险化解成效明显

  专注主业、基础扎实、底子深厚,是沪市市场的基本标签,也是风险化解工作的底气。从2021年年报披露情况来看,沪市上市公司整体风险进一步收敛,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首先是市场整体质押风险持续缓释。从沪市整体来看,涉及质押的公司占沪市公司的比例不足五成,较2018高峰时期“无股不押”的情况已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待偿还金额较年初减少逾515亿元,依然延续逐年回落态势;市场整体履约担保比例较年初提高逾16个百分点,低于预警线、平仓线质押市值占质押总市值的比重均较年初降低近2个百分点,违约规模继续下降。

  其次是高比例质押公司显著下降。2021年末,沪市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公司60家,较年初净减少31家,仅占沪市公司总数的2.94%。其中,部分公司通过自有或自筹资金降低质押比例、化解风险,部分公司通过处置股权等资产回笼资金偿付质押借款,部分公司通过担保品置换实现股份解押,还有部分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控制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质押风险化解。

  最后是风险公司明显减少。截至2021年年末,沪市风险类公司132家,较年初净减少60家。其中,大部分公司通过增强内功,改善主业实现风险化解,一些公司利用非公开发行、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加速转型升级、提升经营质量,经营业绩已明显好转。部分公司通过降低质押比例、重组及重整、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化解风险。还有部分公司风险涉及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通过积极“清欠解保”纠正违规行为,充分消除影响。沪市主板全年有60余家公司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累计偿还金额780余亿元;20余家公司解决违规担保问题,累计解除金额620余亿元。

  多措并举帮助公司解决困难

  化解风险是对交易所监管和服务能力的大考。“这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很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一位长期身处监管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要做到既严守底线,又能解决公司实际困难。

  从上交所近年实践经验来看,上市公司风险化解主要遵循了“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九字方针。

  对于扩张过快、投资激进的上市公司,需主动瘦身稳经营。中曼石油便是其中一个案例。中曼石油上市后,控股股东将所持股票质押给券商共融资11亿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但由于疫情和低油价的关系,公司业绩下滑并出现亏损,同时由于疫情等原因导致投资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公司出现暂时性的债务危机。为不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和持续经营,大股东与地方国资等商谈合作方案的同时,积极出售油气田资产等优质资产、通过一揽子债务解决方案,实现债务规模下降、债务成本下降、债务整体展期。

  对于经营稳健但受控股股东风险传导影响的公司,需推动大股东以各种方式化解自身流动性风险。以舍得酒业为例,此前的公司实控人周政在上市公司体外投资大量房地产业务,出现资金链紧张问题。2020年8月,公司披露间接控股股东天洋控股及其关联方因资金紧张多次向上市公司进行资金拆借,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高达5.84亿元。为有效解决资金占用风险,公司通过控制权转让、司法裁决等途径收回被占用的资金,同时也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经营和治理。

  此外,对于因行业周期、市场变化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公司,要给予政策空间,推动其利用资本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化解风险

  自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后,化解风险便成为市场参与各方持续关注的命题。今年以来,内外部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上市公司的经营压力和风险隐患可能在多重因素下进一步显现,风险化解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对此,上交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继续做好防风险、降风险工作,持续推动上市公司化解风险、稳健发展,提升沪市公司质量。

  一是密切跟踪风险变化情况,摸排风险隐患,强化事前防范和事中疏导,防范新增风险。

  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公司风险化解,综合采取走访、约谈、帮助对接市场机构等多种方式推动解决。

  三是更广更深凝聚各方合力,积极联合证监局、地方政府、市场机构等共同参与到上市公司化解风险中。

  四是深入剖析风险化解案例,总结有益经验和模式,一司一策探索市场化路径,尽力推动更多公司形成化解方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