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启幕

王可 倪铭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可 倪铭)11月14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以下简称“产业周”)开幕活动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本届产业周为期五天,以“共济未来,万物【升】长”为主题,由1场开幕活动、近40场同期活动组成,旨在搭建起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标准国际交流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活动品牌。

  本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作为主办单位,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际国内的龙头创新企业、一流科研院所、顶级投资机构等参与。

  坚持在全球视野下的创新驱动

  开幕活动上,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创新者共聚一堂,结合各自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践,分享了在高水平开放下创新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

  “深刻的生物学理解是药物开发的先决条件。没有基础科学,转化便无从谈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在回顾当代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时提到,药物开发最大的挑战是发现具有成药性的靶点,“我们现在可以开发的药物类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它们让疾病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物医药的创新离不开全球化的合作。国际药学联合会(FIP)主席多米尼克·乔丹在致辞中高度认可了上海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我们的组织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即全世界人民都能获得并受益于安全、有效、优质、可负担的药品和药学服务。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一员,你们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组成力量。”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说:“围绕强医学属性、强科技属性、强战略属性三大属性,以创新链接全球面向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必将迎来‘黄金窗口期’。”

  推进数字化背景下的产业转型

  在数字化赋能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的过程中,一批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崭露头角。联影医疗、微创医疗机器人、君实生物、勃林格殷格翰、英矽智能、东富龙科技、凯宝药业、第一生化等8家企业在现场获授首批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企业证书,以表彰他们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

  “群众医疗健康需求旺盛、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医疗服务效率低,正在倒逼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快速发展。”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与此同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从数字健康、数字器械和数字手术三个方面分享了对数字医学的思考。

  同时,上海市产医融合创新基地举行了授牌仪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成为首批基地。

  积蓄高水平开放下的高地势能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势能不仅体现在当地产业不断迭代升级,还形成了对周边甚至是海外的辐射作用。

  上海今年陆续推出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政策。由于产业政策的吸引,因美纳于今年在上海正式启动中国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未来,因美纳将持续投资本土共建基因领域创新生态新格局,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说。

  在产业金融上升出热度。上海持续优化投融资环境,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和二级市场科创板上市企业双双第一,科创板累计上市生物医药领域企业26家,位列全国第一。

  在人才集聚上拓出维度。作为光催化领域的国际权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光化学家藤岛昭全职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学,充分彰显了国际对高层次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他表示,上海在吸引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表现出色,“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科学家像我一样,愿意到上海工作和生活。”

  在空间布局上耕出新深度。上海今年出台了2022版产业地图,进一步优化了“3+6”新型产业体系布局。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推出了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1.2万亩,可租售物业面积570万平方米,实现了“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