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港湾董事长徐士龙建议:推动民企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王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政协委员 徐士龙

  “一带一路”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广阔舞台,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当地社会程度不够、缺乏整体战略谋划、缺少国际化经营人才和经验等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港湾董事长徐士龙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大基建为抓手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当地民生工程;二是搭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着力“一带一路”综合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发展欣欣向荣,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据统计,2022年我国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同期我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56.8%。

  “民营企业在基建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储备,铺路、筑桥、建房,乃至填海、造岛,都大有可为。”徐士龙表示,我国应以大基建为抓手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当地民生工程。大基建既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是当地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是打响“一带一路”中国品牌的重要着力点。他建议,我国要完善“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库建设,在信息披露、商贸谈判、项目审批、融资借贷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承接大基建提供更多支持,同时鼓励工程项目人员属地化、合规属地化、采购属地化,推动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大基建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这既能帮助民营企业经营壮大,也为当地民生与经济作贡献。

  徐士龙认为,部分民营企业在制定“走出去”经营战略的过程中,既缺乏“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大局观,又缺乏对沿线国家行业政策、法律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导致有的项目决策匆忙、上马急促,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对此,搭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徐士龙建议,国家层面要多措并举,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畅通发改、商务、工信、外事等部门“一带一路”工作的互通机制,在此基础上搭建“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平台除发布政策和资讯外,还要着力提升引导与服务功能。一方面,通过强化信息交流功能,提升政府与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企业和专业机构间的沟通效率,以平台为纽带加强联系交流、开展合作、抱团出海,形成“走出去”的合力;另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提供丰富的专业服务,如风险预警评估指导,涉外法务咨询,合同、股权、劳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环保和技术安全标准,应对自然灾害、金融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数字化支撑等,更好地助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发展。

  徐士龙表示,国际化经营人才和经验也是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的。当前我国熟悉市场经营、投资并购、风险管理、涉外法律、跨文化沟通和国际谈判等业务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加之民营企业本身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更难以形成一支综合性国际化专业人才团队。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单一技术国际领先,但配套技术、经济承受能力等缺陷明显。

  徐士龙建议,着力“一带一路”综合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牵头国内外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制定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国际复合型“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合作、外派访学实习、岗位人才实训等不同形式来培养综合型人才。同时也要加大人才“引进来”,吸引“一带一路”国家优秀人才来华学习、交流,再进入我国民营企业工作,共同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此外,国家要关注培育在海外有绿色技术并已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链主”民营企业的带动能力,推动抱团出海,形成强大合力,发挥规模效益,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为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