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三江董事长冯杰鸿:大力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

吴科任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人大代表 冯杰鸿

  商业航天是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优化商业航天资源配置,推进市场化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统筹商业航天经济性和应用性,大力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商业航天旨在通过市场化竞争,降低航天活动成本,涵盖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站五大发展方向。其中,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相对成熟。

  冯杰鸿介绍,我国商业航天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火箭、卫星等领域商业航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步发展壮大,诞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产生了诸如快舟火箭、谷神星火箭、吉林一号遥感星座等商业航天明星产品。商业航天业态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产业涵盖火箭卫星研制制造、卫星运营及应用、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等多个领域。

  相比传统液体火箭,固体运载火箭具备低成本、高可靠、快响应等差异化特色。“十四五”以来,我国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多项突破,打通了超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路径,低成本批量化研产能力稳步提升,商业发射服务不断成熟。

  商业航天市场空间广阔,吸引资本持续涌入。2022年,我国商业航天赛道融资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资本向优势领域和头部企业集中,“头雁效应”开始显现。

  加强顶层设计

  “与以SpaceX为代表的全球领军企业相比,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冯杰鸿表示,我国商业航天在组织管理、工作运行、科技创新等体系建设方面亟待推进,航天产业壁垒高、入门成本高、行政许可多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展仍处于攻坚阶段。对此,冯杰鸿提出多项建议。

  一是我国应有序建立稳定可靠、固液并举的商业航天全产业体系。推动航天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搭建和培养商业化的供应链,打造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条。推进商业航天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渗透融合。

  二是在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制定务实管用举措,从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政府采购、融资上市等方面给予优质商业航天企业支持,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龙头和旗舰企业。

  三是统筹卫星数据应用市场,制定卫星应用、数据应用行业标准,打造开放化平台架构,建设经济、实用、包容、柔性、便捷、安全的“通导遥”一体化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建立卫星应用产、学、研、用一体机制,推动卫星应用向市场化、大众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另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副董事长、总经理窦晓玉透露,为确保2024年按期首发,我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航天发射场——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在抢工期。“商业航天既是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也是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窦晓玉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